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青海省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16年1月29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闫宝亮
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青海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15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持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持续改善难度加大等困难和挑战。对此,省人民政府应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与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相衔接,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适应,符合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议大会批准《青海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经济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省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以三大重点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基地和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合理的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瞄准新型产业发展方向,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新型产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以补短板为着力点,狠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链接产业链、产品链,打通产业节点;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改变目前产业偏粗、偏重、偏短的问题。痛下决心去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合重组过剩产能,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政策扶持体系,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广消费新模式,增强消费新体验,推动现代新型业态发展壮大,打造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加快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步伐,在优质和特色上做足文章,不断提高特色优质农牧业产品比例。
二、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不断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积极对接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投资比重。继续落实和优化好省政府已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积极研究和贯彻好中央有关去杆杠的改革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切实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做好电力、铁路、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土地、环保、安评、能评等项目前期工作方面的协调,力促传统增长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继续落实好青海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意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房地产去库存。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新需求,同时强化消费市场的有效监管,打造公平有序的消费市场环境,把消费潜力转化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接待和承载能力,加大文化、体育、互联网、信息消费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我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遵循国家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好《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生态优先理念协调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我省绿色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绿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切实加强我省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以抓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重点,继续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和湟水河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构筑稳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产业项目建设和工程建设要坚持生态保护原则,秉承资源集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推广绿色技术,开展绿色建设,将生产过程和项目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生产绿色产品,积极推广低碳生活,唤起公众绿色消费观念,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行为。
四、切实保障民生持续改善。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实施"八个一批"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质量和效果。积极协调对接国家藏区惠民政策,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力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继续稳控物价不放松,努力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切实把"菜篮子"工程的惠民成果落到实处。继续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就业、促增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序推进15年免费教育,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