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合力托举美丽的“石榴花”
——“行进青海”系列报道之民族团结花正艳④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04 08:50    编辑: 许娜         

  今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里要建“腾志”广场,“腾志”是藏语,汉语意为团结。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在索南才夫旦看来,这既是荣誉,是对村子民族团结成果的肯定,更是责任,时刻提醒着村里人,要把团结记在心里。但凡有入户的机会,他总要跟村民嘱咐一番:“我们要做到时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让‘腾志’广场实至名归。”

  初次从规划书上看到广场要建的标志性建筑物,那是一双手托举着一颗红色石榴,索南才夫旦便时常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做好村里的民族团结工作,索南才夫旦是有信心的。自2013年伊始,海北州从未放松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90”后的他,一直在一个有着良好民族团结传统的环境里长大,团结的意识早已渗透在海北人的骨血里,现在他要挑起民族团结的担子,索南才夫旦一点也不担心做不好。

  海北州地处我省东北部,背靠祁连山、怀拥青海湖,是青藏高原连接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藏、汉、回、蒙古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386万,占总人口的69.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海北模式’,为青海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树立了标杆,为全国民族工作创造了宝贵经验。”2013年,海北州就获得如此赞誉,成为青海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北州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强基工程、百年工程、生命线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确立“民族团结进步建州战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转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思想基础。

  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示范州,之后又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年提升活动,2021年1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些年海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率始终保持在96%。

  没有各民族大团结,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的主街道上,车身贴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标语的公交车,穿行在车流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民族团结号”城市公交专线,公交车内张贴了不少关于民族团结的标语,公交车缓缓驶出公交站,窗外时不时能看见“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在一起”的创意建筑物,从东街到西街,公交车站牌有的写着民族政策,有的则是56个民族名称风俗习惯的科普。

  公交车专线就像是一个流动的窗口,展示着门源各族儿女团结友爱的精神风采,将街头川流不息的公交车串“珠”成“链”,铺就一条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连心路”。

  五月,距离祁连县城八十多公里的野牛沟乡,四周山头依然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连着几日艳阳高照,雪一点一点褪去,深褐色的山腰有了点点绿意。

  往年这时候,正是牛的产犊期,村里人往往几家欢喜几家愁。喜的是产下小牛犊家里又添了一笔进项,愁的是总有那么一两只牛犊,因母牛患病等原因,喝不上奶,要从别处订购牛奶,成本太高了,很多人不愿意花这个钱。

  从去年开始,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闫军,专门收购这些牛犊,每只从300元至1000元不等,今年闫军已经收购了12只小牛犊。“要是死了,可就一分钱也得不到!”闫军的做法,将村里人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闫军自己成立养殖合作社,原本他也发愁没有母牛供养小牛犊,直到前两年省牧科院给他提供牛犊专用奶粉,经过实验,奶粉完全能给牛犊提供所需营养。他说:“我不能独享这一成果,村里人也需要。”他大量进购奶粉,收购村里人没法养活的牛犊,解决大家的难题。

  在闫军心里,边麻村虽说有回族、汉族、藏族等7个民族,但村里各民族之间,从没因习俗不同发生过争执,大家你来我往,每逢各自的民族节日,做了特色美食,也不忘给其他民族送上一份,这些年村里人齐心协力,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闫军说,小时候父母教育他,要和村里的其他民族团结友爱。长大后,党和国家实施一系列关乎民族团结的政策,小康路上党和国家不丢下一个民族,如今才有了大家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也有了回报大家的心愿。

  “我们合作社有不少跟我一样的少数民族,大家在合作社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闫军合作社的职工马赛娘边煮着牛奶边笑着说,四年前,他们夫妻因经营不善,欠了不少外账,两人没有一技之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难,后来村“两委”联系闫军,把他们招揽进了合作社。

  在合作社,马赛娘专门做酸奶、打酥油,她的丈夫张富华在山里放牧,两口子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旅游旺季的提成,两人很快还上了外账。

  “十四五”期间,海北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在新起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深化落实,促进新时代海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在新时代行进的路上,唯有坚持团结的初心不动摇,做好“民族团结+”的融合大文章,才能不断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迈进。(丁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