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牢记总书记嘱托·“十四五”高开高走】写在江源山水文化间的生态旅游新篇章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16 09:48    编辑: 成忱         

开湖(赵成锴 摄)

赛马 (罗生祥 摄)

赶会年炳 摄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有不少“小网红”。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我国猫科动物里当之无愧的网红兔狲,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雪山之王”雪豹,“太阳的崇拜者”环尾狐猴,为数不多能够飞跃珠穆朗玛峰的鸟类之一高山兀鹫……这些“网红”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在各网络平台上拥有众多“粉丝”。

  无论是云直播傲雪公主(雪豹)和狲思邈(兔狲)的日常,还是2021年2000余人次参与到为全球唯一人工圈养荒漠猫征名的活动中,西宁野生动物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独具魅力的高原野生动物多样性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

  发展生态旅游,良好的生态是基础,而用人文点亮山水更让我省的生态旅游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我省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促进国内国际旅游双循环,在江源山水文化间写下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

  2021年,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动部省合作共建,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高标准编制《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青海省专项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省)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谋划了一批既有生态体验又有文化感受的精品项目,打造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

  这些值得期待的旅游线路有哪些?有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态资源为依托,推出环西宁自驾、环青海湖骑行、海东民俗体验、黄南文化探秘、海北观光休闲、海西特色盐湖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有打造长江、黄河、澜沧江溯源之旅,昆仑山、祁连山、阿尼玛卿雪山探秘之旅,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等世界级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乡村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这些旅游线路和其中的景点、景区,无不因青藏高原独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山宗、水源、异域、净土等诸多特点于一身。这不仅是我省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更塑造了我省生态旅游事业的高品质。

  目前,我省已成功开发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旅游产品,推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200条,向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迈出坚实步伐。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青海与众不同,山地森林、湿地湖泊、草原荒漠和地域文化优势共同成就了青海湖、祁连阿咪东索等一批具国际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青海,坚持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守生态底线,以良好的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

  2021年,我省在韩国、埃及、缅甸等国家举办云游中国·从青海出发、欢乐春节等活动。《大美青海生态旅游》视频获评首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各类媒体发布信息18617篇(条),“大美青海生态旅游”话题量突破20亿人次,抖音快手短视频年度播放量上亿次。举办青海文化旅游节,发布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文旅宣言,举行“百企百项”签约活动,签订123个项目,签约金额132.57亿元。

  近年来,“大美青海”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生态高地”“旅游净地”“中华源流”“上善青海”等延展品牌加速推广。因旅游产业的发展,青海的美被更多人知晓;因旅游事业的发展,青海的生态彰显出更大的价值。

  响亮的品牌背后,是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综合效益的凸显。2021年,我省新增3A级以上景区32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家、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家、旅游休闲街区17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20名乡村旅游能人获国家支持。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逐步形成,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休闲广场、民俗风情园、水上游乐码头、自驾游营地、露天沙滩、婚纱摄影基地、花海、农耕体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品地方美食、住藏式民宅、游黄河风光”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直接解决了253名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真正让群众就近就地实现稳定增收。

  曾经“藏在闺中无人知”的美景,成为了享誉省内外的旅游品牌,高原小村落成为了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而被淳朴的农牧民们精心呵护的生态也终于彰显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百姓的金山银山。

  从黄河岸边到湟水谷地,从三江之源到戈壁瀚海,生态旅游尤其是生态体验等新型旅游业态的快速发展,让青海的绿水青山走出了“国际范”、走出了“时尚范”,让“高颜值”生态彰显出更加丰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以融合打造发展高地

  2021年12月17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全民健身冰雪游我在大通迎冬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冰雪欢乐季主题活动在鹞子沟景区康乐滑雪场开幕。活动通过开展森林滑雪运动,欣赏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雪景,充分展示大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与体育运动完美融合。

  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我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跨界融合发展,不断拓展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生态旅游与文化、林草、农牧业、商贸、体育、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康养度假、文化创意、旅游装备制造等生态旅游关联产业,继而催生品牌赛事、健身休闲、户外运动、赛事观摩、体育旅游、挑战探险、民俗体验、高原康养、藏医药浴等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2021年,青海省文化与旅游厅始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对上负责、对下指导、对内融合、对外协同,实施文旅项目376个,累计投资9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16146处。下达专项发展资金1.8亿元,助企融资近13亿元,唐道·637商业综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旅游休闲街区。文旅消费平台上线运行,发放1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推出200余项优惠措施,力促文旅市场回暖。

  “互联网+文旅”更是深入推进,基本实现旅游活动全过程、旅游管理全流程,旅游产业全链条智慧化应用。门票预约、分时游览、流量监测、智能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正在加速推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步伐。

  “旅游+农业” “旅游+工业” “旅游+教育” “旅游+体育”,多维度的融合发展,逐渐让青海的生态旅游更加立体、更有“韵味”,通过文旅深度融合,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打造了独具青海特色的“诗和远方”。(贾泓)

  视点短评

发展生态旅游 优先保护生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来青考察时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态旅游,是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业态,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责任。生态旅游的对象是生态,基础是生态,离开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便无从谈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就是使绿水青山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青海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受世界的瞩目和世人的青睐。同样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和不可修复性。

  我省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实践中,坚持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守住生态底线,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旅游集约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青海答案”。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发展服从保护的原则;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同谋划,更加关注长远发展的原则……青海,让生态保护走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前头,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让绿水青山日益成为大美青海的亮丽名片和优势骄傲。这,是推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青海道路”。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既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也当好“金山银山”的创造者。这,就是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青海方案”。(贾泓)

  故事传真

尽览自然之美 尽享冰雪魅力

  “叔叔,我准备好了!”

  “你的手抓紧了!”

  “太好玩啦!”

  ……

  1月14日,人来人往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鹞子沟康乐山庄滑雪场里,一只绿色的雪圈顺着坡度飞驰而下,溅起的雪“亲吻”着谭东红扑扑的脸,今年9岁的他在雪场尽情享受着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虽已进入“三九”寒冬,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各滑雪场游客络绎不绝,深冬的寒意与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掀起冬季旅游热潮。而康乐山庄滑雪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完备的滑雪配套设施,备受群众的青睐。

  雪场内,雪地飞碟区、雪橇区、摩托车区客流不断,各种体验式、场景式服务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五颜六色的滑雪服点缀着这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市民的欢声笑语在滑雪场上空四处飘荡。

  李财旺一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租赁了雪服、雪鞋、雪板、雪圈等运动装备,穿戴整齐后,一同迈进了热闹的冰雪世界,开始了一段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别样旅程。

  尽管是冰天雪地,李财旺一家却“忙”得热火朝天,他说:“这里滑雪场的环境挺好,设施设备完善,让我们一家真正体验了滑雪的快乐!”说罢,他带着孩子走向了冰上自行车体验区。

  近年来大通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做好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进行打造,积极开发“林海雪原”冬季旅游产品,做足冰雪文章,建成了康乐山庄、金帝顺、老爷山三个滑雪场,打造鹞子沟林海雪原冬季旅游品牌,推动青海四季旅游均衡发展。

  大通县鹞子沟景区风景秀丽,冬天的天气虽冷了一些,但这里独特的冬景足以令人留恋不舍。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幻出迷人的光影,走在林间小路,沉浸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北国林海风光里,令人舒心。一面是自然之美的独特气息,一面是滑雪场内人们体验冰雪运动的活力,二者有机统一,丰富了冬季文化旅游内涵。

  从2012年开始,在这片“林海雪原”上已成功举办十届欢乐冰雪季活动。2021年12月,以“全民健身冰雪游,我在大通迎冬奥”的新一届冰雪欢乐季活动启动,迎奥绘画展览、冰天雪地美食展、一“战”到底挑战赛、“我带爸妈迎冬奥”亲子游、“穿越雪海”徒步行、冰雪旅游等活动吸引力十足。

  走进滑雪场,人们既可参与森林滑雪运动,又能踏雪赏景,体验乡村民俗、农耕文化,品农家饭等。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大通尽情拥抱自然,尽情享受冰雪魅力,尽情释放心情,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开启冰雪之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