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之美】民族团结,青海最美的风景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1-28 09:26    编辑: 马秀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和实生物,和谐生美。

  这里,有54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和衷共济,共同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这里,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28个民族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71%,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的和谐家园;这里,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共育团结之花,共享发展硕果,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典范的美好家园。它,就是闪耀着民族团结之美的青海。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成为最美风景

  万人锅庄跳起来,幸福的花儿唱起来,吼秦腔、唱红歌、听贤孝……这样的场景在城市广场、乡镇文化中心、社区村庄随处可见;城乡社区和乡村邻里,楼上楼下像亲人一样互帮互助……在这片热土上,各族干部群众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推动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在青海,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到处都流传着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从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的玉树州抗震救灾纪念馆,到易地搬迁斩穷根兴产业奔小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还有把对党的感恩化为维护民族大团结的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尖措,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善美的汉族护士妈妈李慧母乳喂养藏族婴儿,28年赡养孤寡汉族老人的藏族夫妇罗加扎特,用爱心拉面传递民族团结大爱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马家兄弟……像这样的民族团结动人事例,在青海不胜枚举。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指引下,立足特殊省情,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全力打造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改革稳定,切实把“继续深化创建活动”“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中不断创造新业绩”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开启了新时代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色的庄稼、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鲜艳的各民族服饰相互映衬、如诗如画。民族团结的花儿最美丽,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如今,在青海大地上,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团结的乐章全面奏响,和谐的旋律引人入胜。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里所唱,青海各族儿女在党的阳光沐浴下,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民族团结之树常青。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多年来,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党委统揽全局,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在全国开创了党委统揽创建工作的体制先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13年,省委全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明确重点任务、战略目标。2017年,省党代会作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战略部署,推动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目前,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市州和一半的县市已经建成全国示范,创建工作在全国打造了“南有云南,北看青海”的靓丽名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注重创新青海特色

  全力推进民族进步大省建设

  行走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家庭、在社区、在村庄、在乡镇、在机关、在学校、在企业、在市场、在寺院、在军警营,随处都能感受到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欣欣向荣景象。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进步,颁布实施《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成为全国第三个专门颁布民族团结进步地方性法规的省份。建成运行青海智慧统战民族宗教事务服务平台,有力提升全省各级统战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网络信息综合管理能力。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深入推进创建“八进”活动,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与18个省区市建立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合作机制,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开展全省“精神脱贫”试点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构筑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以文化发展引领民族团结,成为扎实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国最多的省。打造黄南热贡艺术、果洛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等文化品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民族民间舞电视展演、阿尼玛卿转山文化旅游节、玉树赛马节等各类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500多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0余场,推出《多彩果洛》《相约阿尼玛卿》《魂系金银滩》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用文化引领群众思想、凝聚民心民智,唱响了国家富强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兴盛,宗教和睦和顺,芳华如许,笔墨妍丽,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幸福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呈现。(魏爽)

向世界展示大美青海的民族团结和谐之美

  大美青海,美在文明之美、和谐之美、生态之美、民族团结之美、经济社会发展之美。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是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和比重最大的省,是祖国内地连接西藏、新疆的战略要地。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几年来,青海紧紧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行走在青海大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各族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奋斗的和谐画面。可以说,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共同携手,成就了今天的大美青海。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始终在党委主导下深入有效推进,在全国首创了党委总揽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创建活动始终保持了高起点推动、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态势。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青海省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积极实施“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战略目标,开启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团结和谐是文明基因,也是文化自觉,是历史底蕴,也是固本之举。一段段激情悠扬的民族歌舞,一张张朴实会心的笑脸,一个个民族团结模范事迹,都是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颂歌,是新时代下青海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海各族儿女要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