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大家庭】共绘兴海大地和谐画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0-31 09:16    编辑: 马秀         

  索托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中铁乡杜宗村的牧民,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他注重民族团结工作,扶贫济困,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好事。汉族村民尕贝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索托就让尕贝为他开车,每月给他发放1500元的工资。空闲之余,索托还给尕贝传授经商的理念和技巧。如今尕贝开了一家商店和一家旅行社,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在兴海,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有一种花,盛开在海拔3330米的兴海大地,这便是民族团结之花;有一种树,也深深扎根于兴海这片沃土,汲取着这片土地厚重的力量,民族团结的生命之树常青!

  兴海县面积为1.21万平方公里,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县城。兴海县下辖3镇4乡、57个行政村,主要有藏族、回族、汉族、土族、撒拉族等17个民族,总人口8.23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14%。

  自201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兴海县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按照“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本小书、一所学校、一个社区,都是兴海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为这1.21万平方公里的和谐画卷增色赋彩。

  一本小书,讲述兴海百姓自己的故事

  长期以来,勤劳淳朴的兴海人民在这片沃土上,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间文化。在兴海,一座座村落、一条条街巷、一户户庭院,都传播着优美动人的百姓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传颂不止。

  兴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明玉拿着一本名为《兴海百姓故事》的书籍介绍道:“这本小书,也是我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兴海县创建办从新闻媒体、民间走访中搜集挖掘百姓故事100余篇,其中择优挑选30篇作为本书的故事素材,并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了整理,利用其容易识别、传播的特点,形成典型宣传资料,确保宣传内容‘活起来’,增强宣传教育感染人、影响人的成效。同时,我们把自行编印的这本书免费发放给各个机关单位、乡镇,由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宣讲,让群众从身边获取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翻看这本小册子细细品读,每一个小故事都打动人、温暖人。有将精美藏绣远销海外,解决200多人就业问题的女大学生叶西措;有一心一意、不离不弃照顾丈夫长达14年之久的李顺兰;有以援青为契机,在兴海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第一例剖宫产、第一例子宫肌瘤等手术,对藏区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并深入乡镇进行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和义诊,致力于以精湛的医术提高藏区医疗水平,为藏区群众带去健康的江苏医生曹振朗;还有组建兴海县河卡镇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增收的“领头雁”吉太本……

  “通过一个个‘身边的感人故事’而非大道理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往往更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这是马明玉的一点“小心得”。

  一所学校,润物无声将爱的种子播撒

  走进兴海县中心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几幢童话城堡般的教学楼和彩色塑胶地面的操场。无论是地面还是墙面上都绘满了栩栩如生、精致可爱的卡通图案。幼儿园内活动场地,跳跳床、滑梯、摇马、跷跷板、秋千等户外游乐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教学楼内,有功能齐全的活动室,也有用中国结、青花瓷、刺绣、五十六个民族等元素装饰起来的别具一格、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长廊。孩子们欢乐着、嬉戏着,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古节儿当当,猫儿跳到缸上,缸扒倒,水倒掉,放羊娃来了要馍馍,馍馍来……”我们来到其中一所功能教室中,副园长鲍永萍正引导孩子们拿着小布偶,进行生活情景的模拟。她说:“古节儿当当,是青海的一首民谣,普通话的普及,使许多孩子不会说家乡话,自己的方言也就慢慢流失了。所以我们在这个课上,就是让孩子们设想一个场景,可以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来给其他小朋友讲故事,这样其他孩子也会尊重、学习、理解其他民族小朋友的语言。”

  园长更藏卓玛说:“幼儿园有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等多个民族的小朋友,各民族娃娃们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兴海县幼儿园还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举办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比如在开斋节的时候,回族孩子们会带着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其他民族小朋友分享。藏族小朋友给回族小朋友献上哈达、歌曲和祝福语,其他民族小朋友也会给回族小朋友送上祝福。活动中老师们还跟孩子们讲述过节的原由,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彼此了解中加深友谊。

  一个社区,敞开温暖的“怀抱”

  记者来到兴海县子科滩镇城东社区时,社区的办公场所正在进行装修。社区的群众办完事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吃起了“炕土豆”,他们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蔡阳说:“我们社区成立于2011年10月,从2013年开始,我们这个社区就‘零矛盾’‘零纠纷’,就是因为我们把民族团结工作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城东社区共有2951户6030人,其中90%都是藏族,而且社区是全县最大的移民聚居区,很多居民都是从三江源、莫都水库、南木塘等地区的生态移民搬迁过来的。

  “针对辖区内移民搬迁数量庞大、人员结构复杂,特别是移民搬迁至县城居住后,一方面从‘游牧’向‘定居’转变,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性、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融入社区群居或接受集中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原户籍所在乡镇及村社管理触角不够,现居住地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无抓手,从而一度出现对搬迁移民‘不好管、不会管、不敢管’的被动局面。搬迁移民的管理服务滞后、辖区内治安问题突出,给整个辖区及县城区域的社会治安及和谐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强化机制创新,组建了‘三级联管队伍’,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蔡阳介绍说。

  “三级联管队伍”即第一级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第二级以移民乡镇代表为片区组长,第三级以片区有威望、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居民担任治安联络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将责任层层落实。

  今年53岁的文昌是中铁乡隆务龙村一社的藏族群众,他搬到了县城居住。刚开始,他办事情找不到有关部门,而负责文昌居住的这一片区的小组长才保及时将他领到了社区。文昌说:“我的外孙是唇腭裂。我们想去省里的医院做手术,可现在孩子还没有交医保,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些手术费?我去乡上的话也不知道找谁,只能找社区帮忙了。”

  蔡阳说:“我了解情况后,与中铁乡副乡长拉桑加取得了联系。了解到民政局有个这样的项目,由红十字会赞助,手术也免费,乡上表示会把文昌的孩子报上去。”

  “看,我们社区的‘三级联管队伍’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强化了社会维稳工作,营造了共建团结的和谐氛围。”蔡阳解释。(栾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