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一家亲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26 09:39    编辑: 许娜         

  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进,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

  从格尔木市区沿109国道一路向南,车子行驶在广阔平坦的马路上,窗外的景色缓缓退后。突然间,路旁一块刻有“长江源村”字样的巨石扑入眼帘,像一面破浪前行的风帆,更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跟旁边那座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大门交相辉映。

  丰碑见证发展,风帆引领前行。

  三年来,一项项关乎民生的实事在这里生根,一曲曲民族团结的乐章在这里谱写。搬出草山的这些年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好政策是这里的富裕之源,那么,民族团结就是这里的幸福之根。

  其实,“幸福的日子长着呢”的长江源村是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特殊见证者:三年来,持续创新创建方式方法,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三年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年来,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正在不断向人心凝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迈进。

  手足相亲,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

  说起村里的昨天与今天,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有一肚子的话。

  “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对咱牧民的政策扶持,也离不开各族兄弟姐妹们的热心帮助。”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源村调研时提出“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的要求,近年来,长江源村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老村支书更尕南杰是“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为了践行自己“加强民族团结,责任重于泰山”的座右铭,他带领全体村民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兄弟的血脉连在一起,手挽在一起,心贴在一起,才有了和谐幸福的好日子。只有像爱护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和拥护民族团结进步,幸福之路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更尕南杰说。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那然村支部书记马永海眼里,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弥足珍贵,那然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兄弟民族的帮助。

  “就拿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来说,我们能够脱贫摘帽,少不了第一书记项秀的帮忙。”马永海说,作为回族村里的藏族书记,项秀为那然村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虽然民族不同,但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正是这样一份流淌在各族儿女身躯里的血脉亲情,构筑起各族人民手牵手的情感基石,铺就了各族人民心连心的鲜明底色。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视察时的情形,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杨亚琴记忆犹新。

  “西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一环。”杨亚琴说,我们要牢牢把握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总基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成果,将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不断提升辖区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贡献力量。

  共奔小康,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冰沟村搬迁户马成彪干净明亮的客厅里,76岁的老人神采奕奕。

  回忆起搬迁前的场景,马成彪觉得仿佛像是在梦里:“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路不好走,生活也不方便……”

  易地搬迁项目实施后,马成彪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统一规划的小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屋里,电视机、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等基本电器一应俱全。

  “想不到我这个庄稼汉,还能当回城里人,感谢党的好政策!”马成彪感慨道。

  三江源头、祁连山下、青海湖畔……三年来,我省通过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加吾乡东维村有158户、803人,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通村道路、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实施人畜饮水设施、文化广场工程建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吾乡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改善了东维村整体面貌,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加吾乡党委组织委员魏玉婧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就这样,短短几年间,东维村不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迁,还被评为黄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发达地区的无私援助、各族干部群众的矢志奋斗下,民族地区不断提升速度、缩短“差距”、补齐“短板”。

  资料显示,仅去年一年,我省争取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1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引导非公企业深度参与“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652家民营企业(异地商会)与1430个贫困村结对签约,累计投入项目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及各类捐资9亿元,惠及各族群众15.4万人。争取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卫生下基层活动走进青海,先后在西宁市、海西州和互助县举行3场文艺演出,给海西州捐赠价值40万元图书,为黄南州各族群众义诊1075人次,并与黄南州人民医院达成长期技术帮扶意向。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成为跃动在青海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同心筑梦,

  凝聚青海儿女磅礴力量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长江源村视察时,5岁的次央拉姆将一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了习爷爷。时光飞逝,当年的幼童,如今已成了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小小梦想。

  “我希望长大了能去北京!”

  每一个小梦想的点点星辉,汇聚成一个伟大梦想的星汉灿烂。实现伟大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凝心聚力,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不懈奋斗。

  今年是青海解放70周年。1949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吕长征出生了。在他的记忆里,当年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一家老小缺吃少穿,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填饱肚子是全家人最大的愿望。”

  70载旧貌新颜,换了人间。亲历发展的吕长征,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老人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同心筑梦,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三年来,全省各地、省直机关各单位采取举办宣讲会、培训班、文艺演出、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在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为内容的宣传教育,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海南州贵德县河东乡哇里村的草山与黄南州尖扎县贾加乡相邻,不免遇到“他乡羊来吃自家草”的情况,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控因素,多年来两村却从未发生一起草山矛盾纠纷。

  说起背后的奥秘,哇里村党支部书记完玛多杰打开了话匣:“有时候邻乡的羊跑到我们村的草场,村里的藏族阿妈还会帮忙赶羊吃草。这些小事情在我们村的群众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乡亲们一直以来就亲如一家,不管来自哪个村,我们都不分彼此!”

  为了加强毗邻地区睦邻友好合作,贵德县积极主动与尖扎、同仁等县联系召开草山边界纠纷协调会议,签订睦邻友好协议书,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同时,各乡镇主动作为、加强联系,通过联姻结亲、加强互访、开展联谊等方式,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将民族团结进步的芬芳播撒进了千家万户。

  党把人民放在心上,各族人民自然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

  今年25岁的尼都塔生作为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坝家族后代中的解放军战士、跨上战马的骑兵,始终牢记“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的族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涓滴情义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三年来,600万青海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守望互助,在高原大地播撒新希望,奋进路上谱写新乐章,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为祖国增添了更多风采。(咸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