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事业 / 民族教育

走基层看发展·果洛篇:绘就在雪域天际的民生画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4-24 10:47    编辑: 许娜         

  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实现了县财政教育拨款逐步增长、学生预算内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的目标,目前全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100%。图为4月11日甘德县民族小学的学生在校园里晨读。本报记者/何汀摄

  4月初,本报采访组走进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时代变迁给这个草原新城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座座现代化小城镇拔地而起,一幢幢充满民族气息的房屋、一所所崭新气派的学校、一条条笔直宽阔的街道。与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的是,在全州共同的努力下,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呈现出新亮点:从最初的“吃财饭”到向“民生财变”的转变,2007—2011年,随着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全州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52.93%,2013年州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6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州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76.95%,创历史新高。

  投入一年比一年多,见效一年比一年快。走进果洛采访民生事业的发展,犹如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在过去的一年,果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面貌、就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2460.3元,同比增长了19%;将各级政府作为促进就业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州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达99.47%;全面改善农牧区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从这些成绩中我们不难看到,果洛为改善民生所付出的努力。

  职业教育从“蓄水养鱼”到人才储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为此果洛努力探索出一条牧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牧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仍普遍偏低。2014年10月,果洛州召开了第七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将2015年作为促进全州教育“转型升级”的奠基年,从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入手,为教育事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在坚持追赶式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果洛明确了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目标——即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师资能力提升、办学条件达标、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和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两个延伸”工程以及义务教育的巩固提升。

  4月8日,在大武镇格桑滩果洛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新校址上,推土机、挖掘机往来穿梭,一派红火的建设场景,在一片片扬起的尘土中,华杰校长握着记者的手大声地说:“职业学校的春天来了!”

  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州唯一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培训了74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源源不断地为当地医院、幼儿园、修理厂、宾馆、歌舞团输送着各种实用性的技术人员。华杰校长高兴地领着记者在建设用地40519平方米的工地上这转转、那看看,他指着那些尚在打地基的建筑物说:未来这里将建起17幢楼,有实训基地、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最让他开心的是这些建筑物里,有一幢是可容纳300人的三江源移民培训中心,以前学校办培训班,总担心来的人多了没地方吃饭、没地方住宿,现在好了,随着职校新建工作的全面铺开,以后每学年招生的人数都将增加3倍多,达到1600人。

  新校区的扩建,不仅仅为职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更多的用工单位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随着果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工量也逐年加大,但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外地人才难以引进,用工荒也曾经困扰过不少工厂、企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一切将随之迎刃而解。

  教育优先,体现了果洛的巧作民生题。投入大笔资金,为职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职校的人才培养正像是“蓄水养鱼”,为果洛储备、培养更多有文化、有素养,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员工,由此形成了从政府到职校再到市场的良性相动。

  职校的搬迁扩建只是果洛州教育整体布局的一枚棋子,稳步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异地办班力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这一切都将为果洛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社会救助从强化救助到精准发力

  “作为和谐社会‘安全网’和‘减压阀’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我们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普惠型孤儿福利政策入手,助推民生事业步入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快车道。”在去往达日县吉迈地区敬老院采访的路上,果洛州民政局局长仁青侃侃而谈。

  4月10日,天空晴朗。走进四合院布局、藏式风格建设的敬老院,不由地让人发出赞叹:光伏电源区、生活区、绿化区、蔬菜温棚等错落有致;院内还有供老人遛弯、休息的花园、长椅。仁青局长介绍:为了保障敬老院的用电,达日县政府投资788万元为敬老院配备了30千伏的光伏发电设备一套,同时投资22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并为敬老院专门安排了10名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投资540万元建成的敬老院如今已成为青南地区社会养老的标志性工程,来自附近乡镇的80名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来自窝赛乡的尕科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他开心地拉着记者来到他的房间,打开藏式柜子的柜门,展示着属于他的宝贝——念珠、小摆件。住在这里的老人,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由老人自己掌握房间的钥匙,此时恰逢午餐时间,尕科来到餐厅和其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藏稀饭、粉汤、奶茶、面片、包子……主副食摆得满满当当,一大盆土豆粉条炖牛肉让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工作人员亲手将饭菜送到房间。在这里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工作人员与每位老人的交流除了语言,更多的是拥抱和握手,彼此间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令对方心领神会,望着老人们孩童般灿烂的笑脸,让人禁不住感叹“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此时距离达日县140公里大武镇的果洛州儿童福利院又是另一番景象,冷智、德吉措等5个学前班的孩子中午放学回到了福利院,进门洗手的功夫,稀饭、包子就端上了桌,大眼睛、小个头的冷智是这里最受宠的男孩,小女孩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拉着他的手。“其实这孩子挺苦的,没有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以及爱心人士的付出,他活不到今天。”果洛州民政局副局长宋旭彦用满是怜爱之情的眼神望着冷智,2013年5岁的孤儿冷智被送来时,因患腰椎结核已奄奄一息,由民政部门紧急联系香港励行会等慈善机构共同为冷智筹措到了医药费,两次大手术后,冷智终于康复了。

  投资620万元,占地总面积为4619平方米的福利院,如今有来自全州5个县的47名孤儿生活居住在这里,白天去县里上学,放学后他们回到福利院的家,曾经漂泊孤苦的心灵在这里终于有了可以安全停泊的港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滴水见太阳,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果洛地区,只有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民生改善的水珠折射出果洛州矢志改善民生所付出的努力;并通过手牵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和谐藏区建设做出果洛州的特殊贡献。

  “越是贫困面大,越是落后,改善民生的担子就越重,付出的努力也越大。”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中,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所肩负的重任。为确保2020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果洛州除力争在财政支出上实现新突破,还在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上下功夫,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进和谐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 ( 何汀 才让多杰 尹耀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