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三问“下南关”:老街“爆火”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聚焦“下南关街”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贾 泓    发布时间:2024-03-29 09:56    编辑:张小千         

  游客或穿梭于各摊位间询问价格;或和家人朋友排队购买商品;或拍照打卡记录。商家或吆喝着;或手持三脚架直播自家美食;或忙碌地制作着各种吃食。下南关街散发出最具西宁特点的烟火气息,演绎出别样的人间烟火。李娜 魏雅琪 王晶 刘祎 摄

  今年3月,对于西宁市城东区下南关街来说是与众不同的。短短几天时间,这条老街迅速“走红”,成为西宁地区“流量”的聚集地和潮流的代名词。当然,也有很多人观望,下南关街是否能够接住这快速涌入的网络流量和客流量,西宁市和城东区怎样将这波影响力继续扩大,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能否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前有山东淄博与黑龙江哈尔滨的爆火,近有甘肃天水因一碗麻辣烫成为“网红城市”,下南关其实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例子。如今,下南关的流量依然集中在省内,如何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真正让青海特色美食带着青海“走出去”,引流更多游客“走进来”?在下南关爆火近一个月后,成为我们思考的焦点。

  带着思考与疑问,我们采访了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和城东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对城东区尤其是下南关片区有着较深研究的城东区文史专员,一起聊一聊老街“爆火”后为我们留下的启示。

  一问:这波“流量”为何而来?

  下南关的走红是不是意外?怎么才能接住这快速涌入的“流量”和“客流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下南关为什么会火?

  说起下南关爆火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标准答案——烟火气。但年过八旬的城东区文史专员马钫却对此有着更深的感悟。他不仅生于斯长于斯,而且长期关注该片区的历史,下南关的每一家商铺、每一种美食他都如数家珍,他从美食和历史的角度说起了下南关爆火的原因——这里是美食的集结地,更是美食的“诞生地”。在他看来,这里的美食来自天南海北,因为西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在这里根据当地的食材和口味改良,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马钫举例:“西宁以前没有粽子,因为这里不产糯米也不长粽叶,到明朝时,从南方传来的粽子‘遇上’了西宁美味的料汁,于是即使不到端午,也能粽味飘香。”他说,下南关街虽然没有百年的历史,但是下南关街的美食却有着远远超出百年的沉淀。为什么会火,因为这里的原汁原味,也因为这里的童叟无欺。要想让下南关一直火下去,商户首先要保持本心,一如既往,做好美食、诚信经营。

  “走红”是不是意外?城东区政府副区长赵超觉得“是也不是”。他说:“下南关街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宁市为数不多保留历史原貌的老街巷,一直是城东区各族群众采购特色美食的重点街区。街里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特色美食,热情的吆喝声,有着浓厚的城市‘烟火气’,汇聚了具有青海本地特色的上百种美食,可以让市民游客体验一站式购买和品尝。‘没有人能够空着手走出下南关’的评价已经在网络上持续了很多年。”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副局长冶林说:“虽然没有想到下南关街会一下子如此‘火爆’,但是自2020年起,我们就对辖区的特色美食进行了摸排和详细了解,并为有资格的店铺申请区级非遗,这让我们可以预测出一部分网红店铺和流量集中点。”

  “去年以来,城东区积极推进下南关区域自建房隐患排除、安全生产及消防改造,开展所有建筑安全等级评定等工作,街区安全隐患逐步消除,为下南关街接住‘流量’打下了良好基础。”赵超说,“随着3月11日,下南关街迎来第一波人流的暴涨,城东区抢抓机遇,迅速行动,顺势而为。区级宣传平台及时跟进宣传,并积极引导各类网络媒体持续开展宣传工作,辖区街道办事处、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市政中心、公安、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确保了下南关街的人流量和秩序稳定,营造了吃得放心、玩得开心的良好氛围。”

  流量为何而来?赵超、马钫还有冶林一起给了我们答案——味蕾溯源与精诚所至!

  二问:这波“流量”怎样留下?

  快速聚集起来的人气和流量,让下南关成为“网红”。那么,怎么让这波“流量”留在下南关,让下南关从一个“现象级网红”成为一个旅游品牌?

  城东区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给出了答案。赵超介绍,下南关人流量激增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将提高下南关城区品质,提升烟火气作为重要议题,研究部署提升城区烟火气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日调度,对下南关街市场的各项工作作出安排,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采取措施并督导落实。

  高流量伴随而来的还有浮出水面的问题,面对网友和市民提出的问题,城东区迅速行动,及时调整工作,守住“口碑”。

  大家担心市场管理混乱,城东区就及时成立下南关街市场整治专班,抽调城管、市监、公安、市政、民政、街道、社区等部门人员约150人,由清真巷街道统筹,各相关部门协作,实现城市精细管理。城管部门配合清真巷街道在中南关路段划定摊位88处,下南关划分摊位397个,在南北两侧统一划线布局。安排25名执法队员分组定人、定岗、定时巡查检查,全天候对道路两侧沿线摊点物品摆放不规范、占用消防通道、妨碍门店经营等问题及时劝导规范。

  大家担心安全隐患,城东区就安排专岗专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采取右下、左上的分流措施,对易拥堵点位布控、疏导,并在关键路段安装阻车器,限制步行街内车辆通行,引导街内家属院车辆按照早晚出入时间进出,确保道路通畅。清理违停车辆,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加大飞线充电排查整改力度;公安部门安排民警每小时巡逻一次,每天至少巡逻14次,全天候巡逻安保全力保障下南关街市场安全运转。

  市民担心食品卫生,城东区市场监管部门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落实生熟食三防措施,做好货物追根溯源、市场摆摊人员健康证、统一操作员规范着装等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市政部门更是加强卫生管理,不间断巡回保洁和收运垃圾,并安排4辆高压冲洗车和清扫员对下南关街区域地毯式清洗。

  当然,城东区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人文关怀。着力解决辖区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将前期“扩围增效”入户排查的101户低收入群体纳入市场内摆摊,共带动654人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一个“情”字,摊贩愿意第一时间整改,也都期盼着下南关街一直火下去;因为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让下南关街少了矛盾、多了和谐。

  如何让“流量”留下来,城东区给了我们答案——为民情怀与协作共赢!

  三问:这波“流量”去向何方?

  尽管网络流量、客流量、人流量全部聚集在下南关街,但是下南关街仅仅是一条小巷。如何用好这波流量?西宁是否还会有下一个“下南关街”?该如何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文旅街区和文旅品牌?下南关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

  从城东区来看,赵超说,城东区还有很多同样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其中,中南关、清真巷、南小街、北关街、社学巷、索麻巷、白玉巷等街巷,都有着比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比较丰富的美食资源,地理位置与下南关靠近、产业结构与下南关接近、人文风貌与下南关形似,均可与下南关串联,整体推进历史街区特色片区打造。另外,以建国路为中轴线,串联新千丝路风情街、玖鹰国际虫草市场、中发源城市广场、小商品市场等市场打造城东区商贸迎宾特色片区,可打造全季旅游迎宾大道。

  从整个西宁市来看,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也做好了美食文化挖掘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汇集地道美食、特色活动、互动体验的文旅街区10余条,其中唐道·637商业综合体、力盟商业巷步行街、湟源丹噶尔古城被评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唐道·637休闲文旅步行街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特色文旅街区烟火气十足,多地或成为游客下一个热门打卡地。

  那么如何用好这波流量呢?赵超介绍,城东区将点线面结合扩大宣传覆盖,以下南关为点,打开附近街区美食宣传面,拍摄美食探店视频,引导群众多选择体验东区美食,将“烟火巷”氛围在城东区全面引流铺开。同时,充分利用老街巷资源,深入挖掘河湟文化、巷子文化、美食文化、市井文化内涵,以传承弘扬非遗民俗、传统文化为抓手,不断擦亮“地道河湟·寻味城东”文化品牌。围绕中下南关街、北关街等老街区谋划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持续开展“citywalk·东区漫步”线路宣传推广,吸引市民游客体验沉浸式城市旅行,拉长游客停留时间。

  而这波流量也给西宁市上了一堂“实践课”。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宁市是河湟文化的核心区和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力传承保护河湟文化,推动河湟文化展现新魅力。充分串联美食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将‘下南关街’等美食街区加入城市微游线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以美食带动旅游、以美食促进消费,让文旅市场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通过建立市、县区和文旅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对外营销机制,持续深化新媒体营销,进一步提升夏都西宁文旅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同时,强化综合监管,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和综合执法行动,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满意、行得畅通、买得如意、游得开心。”

  这波“流量”将去向何方,西宁市和城东区都告诉了我们方向——带动全城、引爆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