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青海:“高原种都”夯实种业家底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6-17 10:22    编辑: 马秀         

  农业种质资源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作为“高原种都”的青海,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多措并举抓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夯实种业家底,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良好开局。

  农经观察

  5月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山区里青草冒尖,驱车前行,不时可以看到低头觅食的牦牛。走进位于达坂山南麓宝库峡中的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和野血牦牛正在各自的圈舍里吃着饲草。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主要负责牦牛种牛登记、性能测定以及种牛选育等工作,为促进我省肉牛遗传改良和现代牛业种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我省共有11个省级和国家级保种场。2019年以来,我省先后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已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00余份,抢救性收集古老农作物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400余份。对38个畜禽品种从区域分布、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初步梳理了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和数量。

  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三个分方案,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将全面完成33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4157个行政村畜禽遗传资源和所有水产养殖场(户)主要养殖种类种质资源的普查,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资源优、成果显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是非常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说。

  我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耐寒、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有农业种质资源,是青藏高原农业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正是因为青海的这些特性,农业农村部在青海建设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青海复份库,是全国唯一的复份库,备份保存作物种质资源42万份,可以说咱们青海是名副其实的‘高原种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毛建梅表示。

  近年来,我省科研部门依托原有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本品种选育等技术,培育的青杂、昆仑、青薯等春油菜、青稞、马铃薯优良农作物品种,以及大通牦牛、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等畜禽品种,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广泛推广运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大通牦牛为例,2020年7月,为复壮、改良当地牦牛品种,推进牦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从大通种牛场购买了580头优质母牦牛。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共同利用独有的野牦牛资源,育成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具有高繁、增重、抗病等优势,多年来,除了本省,大通牦牛种公牛已经辐射新疆、西藏、四川、甘肃等牦牛产区。

  成果已显,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我省大红麦、深眼窝马铃薯等农作物古老农家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柴达木牛、大通马、海东鸡、青海毛驴等地方遗传资源和珍贵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正在消减,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不明、底数不清,尤其是一些土著鱼类普查保护刻不容缓。

  可以说,为了很多特有品种能够永续留存,为了我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保护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工作迎来了重要的关键节点。我省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发展一批优异新资源,是开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

  摸家底、建体系

  掌握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资源优势,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先机和主动权。

  贵南黑藏羊学名贵德黑裘皮羊,是我省进入国家名录的21个资源之一,也是贵南县特有的遗传资源,贵南县黑羊场是这一特有资源的保种场。

  “我们贵南这个黑藏羊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优良地方产品,是藏系羊的一个特有经济类型。我们将基于这个特色,打造一县一品,在‘黑藏羊保种养殖协会+2个示范村+10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架构基础上,实施黑藏羊种群扩繁,力争在‘十四五’末黑藏羊存栏数达到20万只,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贵南县副县长扎西当周告诉记者。贵南县正是基于黑藏羊这一特有的优势资源,并有活体保种场做保障的基础上,有了这个发展规划。

  活体保护是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最有效最重要的保护方式。因此,在已有的保种场基础上,我省还将围绕柴达木牛、青海毛驴、柴达木山羊等品种建立活体保种场。

  “在普查时,要提高普查覆盖面,做到普查全覆盖,建立资源名录,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确保保护无遗漏。”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看来,种质资源普查是基础工作,资源保护和结果运用是关键。强调各地在普查过程中,必须把保护工作同步抓起来,突出重点,加强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对新发现的资源,抓紧鉴定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因此,我省将划定并管好原生境保护区,对已有的国家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原生境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格执行物理隔离等管理措施,对新发现处于濒危状态的种质资源合理建立原位保护区,确保资源原生地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并合理布局建好资源圃和保种场,各地将依托现有种业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圃、畜禽保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同时,加快建设农作物、畜禽、水产和饲草种质资源基因库,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存能力。

  加大育种攻关

  打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基础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农业产业要发展得好,都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突出高原优势、青海特色,加大特色农畜品种培育力度,先后培育(选育)出了牦牛、藏羊、油菜、青稞等一批优良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涌现出了杜德志、王舰、吴昆仑、刘书杰、陈志国、赵凯等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农作物和畜禽育种领域领军人物,为全省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应筑牢了基石。

  今后,我省将重点围绕特色优势品种,加大种业技术和重大产品的研发,开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牧草等农作物及畜禽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高抗、广适的动植物新品种。

  “为让青海的特色农畜产品走下高原、走向全国,我们正按照‘策划一批、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批‘青字号’农牧业特色品牌,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都在这个范畴内。”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鄂永利说。

  要把这些农畜产品打造成可追溯、叫得响、保证舌尖上安全的品牌,就得要提升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在这个背景下,我省将继续优化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挥高原冷凉气候优势,在产业布局、数量规模、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上系统谋划,统筹好品种、数量、品质、品牌,增强我省农业种质资源的综合效益。(潘 玲)

  图说农牧

废弃菇渣种黄瓜

  夏日里的高原大地上,到处瓜果飘香,散发出诱人的香甜。6月8日,跟随西宁市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丽萍,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湟中区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的种植大棚。

  只见用废弃菇渣种植的黄瓜瓜蔓上,一条条又长又直的黄瓜缀满了枝头。

  在现场,徐丽萍和同事梅燕拿出工具对黄瓜的长度、直径、叶片宽度等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我们要从黄瓜的品质、产量、商品性等综合考量,筛选出最适宜菇渣种植的黄瓜品种。”

  “我们之前以西红柿和草莓、黄瓜为试材进行了菇渣种植试验,结果都不错。用菇渣进行种植既能节约成本,还能减少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板结等状况,种出更有品质的果蔬。”徐丽萍说。

  “用这个种植的黄瓜保水性好,整个棚里的湿度低一些,不容易生虫害,基本上不用药。”大棚管理人员赵隆才告诉记者。

  “种植两三次之后,还可以把菇渣基质翻到土壤里,用来改良土壤。废物再利用,也是咱们农业领域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践行。”徐丽萍说。(潘 玲)

  农讯

青海省2025年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标准化比例达到80%以上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青海省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1-2050年)》,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屠宰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合理,行业集中度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淘汰取得显著进展,屠宰方式现代化、管理规范的企业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标准化比例达到80%以上,生猪年设计屠宰能力达100万头、牛年设计屠宰能力达200万头、羊年设计屠宰能力达1000万只。

  畜禽屠宰行业是畜牧业发展成果转化和人民群众肉食品消费的枢纽,是保证肉食品安全供给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多年来,青海省肉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向好,截至2020年底,全省正常运行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有58家,其中规模以上屠宰企业28家,形成了区域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统一批发分散经营的新格局。

  青海将紧扣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部省共建绿色有机示范省的要求,按照“实施标准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精深加工、推进冷链配送”的发展主线,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标准化创建、实施品牌化战略等8个方面着手,重点实施畜禽屠宰厂(场)点标准化建设工程、绿色升级改造工程、仓储加工中心建设工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和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工程,在西宁和海东建设农业区屠宰加工全产业链集群,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建设牧业区绿色有机初级畜产品供给基地。(潘玲)

青海启动“2021动物防疫·蓝剑清源”系列执法行动

  6月4日,青海省“2021动物防疫·蓝剑清源”系列执法行动在海东市启动。

  动物防疫工作关系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省动物防疫工作坚持“生态优先、防疫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去年集中开展了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和严打私屠滥宰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下大力、出重拳,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以作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区海东市为例,海东市动物防疫执法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单独执法检查90余次,围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畜禽免疫等重点,查处私屠滥宰违法案件4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41个,杜绝了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为全面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贡献了力量。

  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巩固去年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效,研究制定了《青海省“2021年动物防疫·蓝剑清源”系列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6个专项执法行动,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将强化畜禽养殖、屠宰、运输全链条防疫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动物疫情风险和隐患,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畜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潘玲)

青海省土肥所举办绿肥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

  近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地、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青海万木春园林绿肥工程有限公司开展“绿肥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展示绿肥优异种质资源,进行资源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资源保护意识。

  参加活动的人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交流互动等方式,了解在青海地区推广面积最广的两种主要豆科绿肥资源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重点参观了解绿肥种质资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根瘤菌接种试验、品比试验。之后前往青海万木春园林绿肥工程有限公司考察优异绿肥资源的实际应用(樱桃园间作绿肥)现场,近距离接触了二月兰品种。活动以互动交流的形式系统介绍我省绿肥种质资源种植保存、利用的现状,以及当前我省农田利用绿肥资源主要利用模式和应用前景,提高了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和学生对绿肥作物的认识,提高了大家科普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绿肥种质资源保护意识。(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