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让百姓笑容更灿烂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1-27 11:19    编辑: 马秀         
 

  几年前,赛措家还在离县城50公里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吉迈镇普忙村二社。因为没有牛羊,赛措母子几人的生活就靠她采挖虫草。为了多挣些钱,她带着孩子在县城租了一间小房子,打零工、守工地,一年收入1万多元。

  精准扶贫开始后,赛措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县城岭格社区一套近8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里。这个社区不仅基础设施完善,而且修建了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平日里,除了打工,赛措还是一名草原管护员,一年有21600元的固定收入。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住进了这么好的房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现在生活很幸福!”说这话时,赛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加明晰。我们虽然无法想象赛措经历的艰辛,但透过她的笑容,能够感受到如今生活的安逸。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张张笑脸正是我省铸就民生改善新篇章的鲜活注脚。

  让梦想照进现实

  家住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草原村的王祖尧毕业于青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梦想开一间诊所的他因为没有经营经验而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2018年,在湟源县就业局了解到可以免费参加创业指导培训后,王祖尧立马报了名。半个月的培训不仅让他掌握了创业、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诊所今后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规划。如今,王祖尧的内科诊所已经步入正轨,每个月都有八九千元的稳定收入。

  就在王祖尧笑着感慨自己梦想成真的时候,他身边不少人也已经在政府的扶持下成功创业。

  2012年,大学毕业生杨博在西宁市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服务中心申请了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后,在城西区新华巷开了第一家零食店。2014年又申请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他不仅成立了青海松啃果乐商贸有限公司,还在全省开了20家门店,带动就业100余人。

  “创业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的创业之路不可能走得这么顺利。”回望来路,杨博的笑容里满是感谢。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

  “饭碗”端稳了,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2018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3%。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青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整体呈增长趋势,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1.03万人。

  让发展更有温度

  这个冬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莫合村的120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新房子。80平方米的房屋坐北朝南,两室一厅,院子也不小。

  莫合村是一个牧业为主的小村子,全村138户474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草场和耕地面积有限,靠天吃饭的莫合人都盼着能有机会走出这“一亩三分地”。

  去年8月份,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莫合村集中搬迁项目开始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全面完成。

  “能够从村上搬出来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感谢党和政府,挂真切。”坐在新房里的长条沙发上,今年74岁的彭措笑得合不拢嘴。

  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的不仅仅是莫合人。在距离切吉乡300多公里外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地处黄河岸边的德吉村也是一个村如其名的幸福村落。可没有搬迁之前,村民们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是另外一番光景。

  加羊索南原本住在距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尖扎滩乡羊智村。几年前,一场大雪冻死了家中的70多只羊,靠天吃饭的一家人一夜之间成了贫困户。

  “去年我们搬下了山,住进新房还开了农家乐。今年从5月份到10月份,基本上每天都有游客。”加羊索南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屋子是政府补贴盖起来的,当时政府给我们补贴了9万元,我们自己只花了1万元。”

  回首过去,我省突出重点攻坚补短板,各项政策举措逐步落地见效;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百花齐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异彩纷呈。持续深入的脱贫攻坚战,照亮了贫困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让生活更有保障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中心卫生院过去只有一排土木结构的破旧平房。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以及一些简单的常用药几乎是这个卫生院的全部家当。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拉加镇中心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3247平方米的综合大楼,30张住院床位,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到如今集综合门诊、藏医门诊、妇科门诊、藏药浴中心、综合住院部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基层医院,服务人口约1.3万人。

  医疗保健室、健康评估室、心理咨询室、棋牌室、餐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街社区恒生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老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里几乎都能提供。白天在照料中心生活,晚上便回到各自的家中。全新的养老模式不但解决了这些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也避免了住进养老院所面临的一些不便。

  养老产业,情牵百姓。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共享幸福与快乐。

  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推进中,海东市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向农村和失能老人转移,建立贫困居家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制度,培育了2家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孵化了68家本土化养老服务组织,培养养老服务人员1078名。累计投入资金4810万元,为2.9万名困难老年人提供以医疗康复护理为重点的个性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随着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投射在了青海大地上。(咸文静)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

  寒冷的冬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推开家门就和一屋子的热气撞个满怀。相比以往住在村上的旧房子,搬进新居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莫合村村民仁欠本觉得今年冬天不太冷。

  屋子暖了,心也跟着暖了。

  当困难群众在好政策的帮扶下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当有梦想的年轻人在好项目的扶持下实现理想,当古稀之年的留守老人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这些改变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把人民的“小事情”和“大责任”都扛在了肩上,放在了心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房子热不热、收入稳不稳、村道好不好走、看病方不方便……看似细致具体的小事,实则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考察的是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具体落实,擘画的是医疗保障、公平教育的发展图景,传递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民意召唤使命,担当彰显情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虽然是经济小省,但这并不意味着民生二字是青海发展的短板。相反,我们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将75%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回眸2018年的“民生成绩单”,我们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3.8和4个百分点,控辍保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全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就地就诊率达80%以上;我们继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完成社保提标扩面任务;我们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3.05万套、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小区2万套、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万户。

  群众的笑容是最好的答卷。当这组数字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们看到的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人民利益愈发成为发展的底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渐增强。(咸文静)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