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大美青海  /  生态篇  /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地质公园】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6 10:30    编辑:马燕燕         

  

  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地质地貌景观类公园。这里不仅是研究岩石圈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学的理想区域,而且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格尔木境内纳赤台—昆仑山口段,总面积2386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350平方公里。有大地震断裂带、玉珠峰、现代冰川、泥火山型冰丘、昆仑玉矿区等9个景区。园区内最高处为昆仑山玉珠峰,海拔6178米。2005年9月,昆仑山景区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8月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开园,迎接八方来客。

  地质特色

  格尔木昆仑山地势高峻,平均海拔5000~6000米,是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和长江外流水系的分水岭,有世界第三极之称。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地质遗迹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高的对比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昆仑山活断层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古老的缝合带,其南为羌塘—巴颜喀拉块体,北部为秦祁昆块体,是划分青藏高原为南、北两大部分的重要构造带。地壳运动和沧桑变迁使昆仑山形成了相当复杂的地质构造基础。不同时期的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或其他岩体和岩脉,穿插在前新生代的地层中。第四纪构造运动又使山岭强烈升起,谷地相对低陷,加上由气候及其变迁控制的诸多外力作用,造成了当地独特的地质景观。2001年11月14日,在东昆仑构造带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刹那间,山崩地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地表严重变形带的宽度为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这一震,不仅震出千年一遇的壮观奇景,而且造就了一项新的世界之最:426公里的地震断裂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是我国大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地震变形带,东昆仑山活断裂带即刻成为全球地学界最关注的焦点地区。

  冰川景观

  由于间歇性抬升和内外营力作用下,昆仑山地区有三级剥夷面,一级峰顶面海拔在5000米以高,顶部冰雪覆盖。二级剥夷面紧接其下,融冻风化强烈。三级剥夷面在4650米-4750米之间,无堆积物,局部有薄层中更新冰碛,冰水沉积,其上发育小型融冻泥流。早更新世冰期的冰川地貌,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外力剥蚀作用,冰蚀地形完全遭到破坏,仅在昆仑山主脊一带见其冰碛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冰蚀、冰碛地貌分布广泛,有明显的谷肩,并见有冰川溢口。冰碛地貌主要有侧碛堤、鼓丘、冰水扇等。晚更新世冰川鳍脊、角峰、冰斗明显,终碛垅在西大滩呈线状排列。

  在东昆仑主脊北坡23公里宽度内有现代冰川23条,南坡有12条。冰川及积雪区面积67.4平方公里,尤以玉珠峰周围最为集中,冰舌区冰川裂缝较发育。

  玉珠峰现代冰川大多为面积1-5平方公里的冰斗冰川,少数为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悬冰川。玉珠峰现代冰川的地貌形态诡异,造型独特,景色壮观。

  昆仑山口属多年冻土区荒漠地貌昆仑山的构造运动与青藏高原隆升和柴达木盆地等沉降的关系。第四纪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和类型及其发育条件,第四纪堆积物的时空变化和层序及层位对比,古生物群组合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演变和变迁的历史,以及由地貌沉积物和古生物等确定或反映的自然环境的时空变迁的规律性问题,倍受地质学界的关注。

  昆仑山口位于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昆仑山中段海拔4767米,相对高度80米-100米,属多年冻土区荒漠地貌,寒冻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地质系变质岩构成,间有新世纪沉积物,构成丘陵低山和丘垅。

  昆仑山口雪峰突兀林立,到处是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揭开冰层,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两米,有的高七八米。冰锥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进发出巨大的响声。

  昆仑山回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

  美玉发源地

  昆仑美玉从古到今都是玉中瑰宝,昆仑玉万宝沟位于格尔木市南西70公里纳赤台附近,矿点地处昆中断裂南侧前震旦纪隆起带边部,玉石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万宝沟群之碳酸盐岩组地层。区内见软玉矿体12个,形态变化较大,多呈厚度不等的脉状体产出。

  神泉发源地

  昆仑神泉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属下古生界结晶灰岩构造岩溶水,每天流量达3万立方米,水量大而稳定。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但一年四季从不封冻,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泉水冷洌甘甜,水质透明,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被称为“冰山甘露”。

  人类遗迹

  昆仑山中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极为珍贵。2002年6月,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在昆仑山雪水河北岸的一处青藏铁路工地上发现了中石器时代人类遗迹,在这一遗迹出土了石核、石叶、石片、刮削器等170余件石器,其中以细石叶的加工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细石叶形似刀片,边缘薄而锋利,据考古人员推测,这一遗迹大约距今有7000年左右。这些细石器的出土说明,那时在昆仑山一带活动的古人类已经具有高超的石器加工工艺。

  位于格尔木市区西北约200公里处,野牛沟岩画苍劲古朴。岩画共有5组45幅,180个个体形象。这些岩画以十分简练的手法,艺术地描绘出曾经生活在昆仑山系中原始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据考证,这些岩画约成于3000年前。这批岩画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数千年前,生活在昆仑山地区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表达了他们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愿望,有着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