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随着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夏季草莓生产圆满收官,冬草莓即将新鲜上市,标志着湟中区已构建起草莓“夏季自然孕育、冬季设施培育”的全季培育模式。截至目前,湟中区草莓产业建成17个标准化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达78公顷,总产量达1857.47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1300余名群众稳定增收,成为本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为推动草莓产业从“分散种植”向“集中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型。今年湟中区统筹4485万元资金,重点在多巴镇、西堡镇建设“西宁草莓”产业基地,扩大夏季草莓种植面积,更新种苗繁育设施并配套智慧农业系统,实现草莓种植的全季模式硬件落地。
湟中区深化“科研机构+本地基地”合作模式,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携手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联合攻克草莓茎尖繁育、花药脱毒等关键技术,破解高原种苗易染病、产量不稳定等难题。在多巴镇玉拉村建成西北规模最大的草莓脱毒育苗基地,配备专业组培实验室、育苗温室等设施,年繁育脱毒种苗超600万株,该基地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优质草莓种苗生产基地”,优质种苗不仅供应本地,更覆盖全国30多个地区,为全季草莓生产提供稳定种源保障。
依托高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湟中培育的“玉拉章姬草莓”以果肉细腻、风味独特、含糖量高的优势,在“邵莓园杯”全国草莓评选中斩获金奖。借助东西部协作“西苗东输”政策契机,湟中区已向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输出草莓苗600万株以上,逐步树立起湟中草莓“优质、高端”的品牌形象,为全季草莓上市拓宽市场路径。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