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青海三单位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措毛    发布时间:2025-11-21 07:12    编辑:管理员         

  高原大地绽放博爱之花!日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布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表彰名单,青海省3个单位和组织荣耀上榜。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西宁市红十字医院(西宁市中医院)分别以基层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冠名医疗机构的鲜明身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高原大地上书写了各具特色的人道事业答卷,成为青海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前营街社区:“民族团结+红十字”解锁基层服务新范式

  前营街社区聚居着14个民族,坐拥3所寺院,是多民族共居的典型社区。自2020年社区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创新“1+N”工作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凝聚联点单位、辖区群众等多方力量,打造“博爱前营团结花开”阵地家园。

  “我们社区的核心优势就是民族团结,把红十字服务和民族融合结合起来,才能让温暖真正走进各族群众心里。”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若蕾介绍说,通过串联小广场、楼院街区构建示范带,社区以“学、亮、乐、爱、安”五字诀为抓手,让红十字服务融入日常。“‘石榴籽+小课堂’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人道精神宣讲,‘石榴籽大舞台’用包粽子、跳锅庄等民俗活动拉近距离,还有‘爱心蒸馍馍’‘免费义剪’这些便民服务,都是志愿者实打实付出。”2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用“零距离”服务,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也让民族团结之花与红十字精神相得益彰。

  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专业赋能,铸就高原志愿标杆

  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以专业之力,铸就高原志愿标杆。这支拥有1260名志愿者的队伍,自2015年成立以来,将医学专业优势与志愿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起制度化、品牌化的服务体系。在“三献”工作中勇立潮头,2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年400余人次参与无偿献血,12人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成为全省“三献”工作全链条服务的先行者。精品项目屡获殊荣,“益路携手童行”等4个项目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银、铜奖,“社区里的医学院”品牌被媒体专题报道20余次。年开展活动超百场、服务超万小时,10支国家级重点团队活跃在赛事保障、牧区义诊、健康宣教一线,既培育了4名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更让专业医疗服务抵达高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西宁市红十字医院:仁心托举生命,守护全周期健康

  西宁市红十字医院作为2001年就获批冠名的红十字医疗机构,构建起“党总支领导、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将红十字精神深度融入医疗服务。常态化开展基层义诊,联合省内外名医开展大型义诊4300余人次,落实挂号费减半、医疗费用减免等政策,惠及群众超4.5万人次。组建30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在省市级救护大赛中斩获6项荣誉,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与健康宣教覆盖万余人。创新“九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设立安宁疗护病区与儿童康复中心,开设12项藏医特色技术,从夕阳关怀到幼苗守护,从现代医学到民族传统,医院用24小时医疗响应、远程医疗协作等务实举措,为高原群众筑起坚实的生命健康屏障,让博爱光芒照亮就医之路。

  三家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以不同的定位、同样的坚守,将红十字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道事业前行之路,也为全省红十字系统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典范,持续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