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推介湟中农特产品。才仁措 摄“青稞饼订单已达2400单,馍馍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单左右!”11月13日,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海亚馍馍店直播间后台数据不断刷新,负责人马晓明盯着屏幕,指尖快速滑动核对信息,嘴角难掩笑意。
湟中区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农特产品产销格局。依托京东平台搭建“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湟中馆”,构建起集大数据分析、智能选品、精准营销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产品”智慧营销体系,推动农村电商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让“湟中好味”走出高原、香飘全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湟中区将质量管控作为电商赋能的核心抓手,量身定制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检测等核心准入标准。从加牙藏毯、马莲花青绣等手工艺品,到西堡镇乳制品、上五庄镇馍馍等食品,每一款拟上线产品都需经过多轮专业检测和市场试用评估,达标后方能入驻平台。
目前,全区已整合千紫缘、青麦、互邦乳业等22个优势品牌、98种优质农特产品入驻线上馆,形成覆盖粮油副食、特色乳品、高原肉制品、手工艺品的全品类矩阵。
“能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全靠这套‘过关斩将’的选品流程。”马晓明介绍,店里的香豆焜锅、青稞粗粮饼等先后通过8项严格核验,并接入湟中区特色产品监管平台,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原料采购、手工制作等全流程数据。凭借传统工艺与过硬品质,该店线上销量已占总销量的10%,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针对高原物流成本偏高、促销渠道不足等痛点,湟中区精准打出扶持政策“组合拳”。通过开展限时折扣、直播带货等数字化营销活动,搭配物流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农产品上行。自线上馆运营以来,累计吸引访客13.6万人次,成交订单1946单,实现销售额30.2万元,成功打通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快车道。
在“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湟中馆”线下体验中心,青海阿木灵商贸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忙着打包、贴单、核对地址,将来自苏尔吉的菊花茶、高原乳制品等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直播间里,负责人矫学立面对镜头热情推介:“政府的物流补贴和营销支持,让我们更有底气把湟中优质农特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镜头前,菊花茶清香四溢,网友留言不断刷新,实时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如今,湟中已构建起“选品—包装—运营—配送”全链条电商服务体系,形成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餐桌”的数字化流通闭环。越来越多的湟中农特产品借助电商东风,走出高原、走向全国,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