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漫过街道,温柔地洒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医院的门诊楼玻璃窗上。每当这时,我总爱走到一楼大厅的导诊台旁,看着陆续前来就诊的群众——那一张张卸下焦虑的笑脸,是我五年来最珍贵的收获。
我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医院常务副院长祁海德。五年回望,我在共和这片土地上亲历了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为高原群众带来的福祉。
“十四五”期间,医院经历了从“诊室挤、设备缺、患者跑”到“环境优、技术强、服务近”的蝶变。最让我感慨的是康复治疗科的成长,这个特色科室从最初15人的小团队、不到30张床位、900平方米的狭小病区,一步步发展到如今40余人的专业队伍、60余个床位和2200平方米的诊疗空间,稳稳接住了周边群众的康复需求。
“刚来的时候条件真艰苦,诊室小得转不开身,关键设备缺这少那,很多患者只能辗转去上级医院。”在医院工作12年的康复科副主任张明,聊起变化满是感慨。而现在,我们的治疗项目从只能处理腿疼腰疼等基础问题,拓展到悬吊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矫治、偏瘫吞咽训练等60余项,中医特色更是亮点纷呈,放血治疗、艾灸等技术缓解了无数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的痛苦。
这五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23亿元的基层医疗提升工程投入,让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1804.1万元精准补齐设备短板,14所乡镇卫生院配齐DR、彩超、生化分析仪等“硬家伙”,疾病诊断效率大幅提升。每年三伏天,我们都组织开展免费药贴活动,三伏贴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专治慢性病,大家很喜欢。

2019年医共体的成立,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了基层。去年秋天,我们的巡回医疗队走进沙珠玉乡,70多岁的扎西老人膝关节疼痛多年,连走路都费劲。援青专家现场为他针灸和推拿,还免费送了止痛药,叮嘱老人定期到乡卫生院复查。半个月后,老人特意托人给我们带来他种的一小袋青稞,他说自己能下地干活了,我为他感到高兴。
上个月,铁盖乡的李奶奶突发胸闷,乡卫生院医生用新配备的心电图仪为老人做完检查,数据通过“心电一张网”实时传到总院诊断中心。3分钟后,报告回传——急性心肌缺血,需要立即转诊。因为诊断及时,李奶奶很快就脱离了危险。“要是以前,在路上就得折腾两小时,真不敢想后果。”李奶奶的儿子事后拉着我的手反复道谢。如今,“心电一张网”已为2756名患者提供服务,彻底解决了基层“有设备无能力”的痛点。现在,轻症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安心治疗,危重患者转来我们医院时,病历信息早已同步,无需重复检查,直接精准施治。
今年,1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来共和县中医院免费培训,60%以上学员结业后能独立开展诊疗,19名骨干下沉分院“师带徒”,加上与江苏援青专家的“一对一”结对,真正实现从“外部输血”到“自主造血”的转变。
五年来,我认识到,守护高原群众健康的不仅是不断升级的医疗设备,更是医疗改革带来的民生温度。今后,我们将继续凭着“比别人多一分付出、多一分坚守”的实干担当,在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