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辉煌“十四五” 改革谱新篇·走基层 看变化】
“空巢”到“暖巢”的幸福密码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冉志敏 马振东    发布时间:2025-11-06 06:56    编辑:管理员         

  10月31日,推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街道八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大门,秧歌队的锣鼓、棋牌室的笑语、手工室的剪纸沙沙声交织成鲜活的生活图景。如今,社区三楼750平方米的空间,已成为老人们每日奔赴的快乐打卡地。

1秧歌舞起来。马玉兰供图

  一顿暖心饭,破解“吃饭愁”。

  “以前子女上班,我一个人吃午饭总是凑合。”年过八旬的栗玉兰老人端着餐盘,盘中红烧肉与花菜肉片散着热气,“现在早饭免费,午饭几元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顿顿有肉有菜,吃着特别放心。”

  这顿放心饭,源自八一社区对老人需求的精准把握。社区副主任马玉兰介绍,日间照料中心特意选址于孤寡、空巢老人集中的公路段家属院旁,旨在将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中心实行阶梯式收费:60岁以上老人早餐免费、午餐优惠;80岁以上及特殊困难群体享受更低价格。格尔木市民政局通过中央厨房统一配餐并每月抽检,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一顿实惠可口的热乎饭,既暖了老人的胃,更安了子女的心。

2八一社区老人的文娱活动。冉志敏 摄

  一个活力圈,驱散“孤独感”。

  活动区内,72岁的朱桂花在志愿者指导下健身。“以前总闷在家里,现在来这儿剪纸、扭秧歌,心里亮堂多了!”这里是老人们的精神乐园,健康讲座、智能手机课、防诈骗宣传等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我们教老人视频通话、微信备注,也教他们识别‘保健品骗局’。”马玉兰说。2021年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含民警、医护、居民),延伸了服务触角、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提升了服务专业水平,通过陪聊、帮办等方式,将温暖送到“最后一公里”。社区春晚、百家宴等活动中,老人们从观众变成主角,找到被需要的价值感。

3医务工作者为辖区居民义诊。马玉兰供图

  一套组合拳,筑牢“安全网”。

  面对养老服务中的风险与短板,社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健康守护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派医护人员上门测血压、血糖,为睡眠障碍老人作出评估。行至按摩室外,马玉兰向记者坦诚以告运营方面遇到的挑战:“中心由第三方运营,急救能力是当前短板,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她的目光望向窗外的八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因此,我们优先建立并畅通这条绿色急救通道,就是为了把专业医疗力量精准链接到老人身边,为他们的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针对服务辐射的盲区,社区也有清醒认识。“3405工厂家属院、和谐家园距离中心比较远,夏天还好,冬天怕老人摔跤不敢来。”马玉兰坦言,这既是挑战,也为未来服务延伸指明了方向。

4居民在重阳节一起包饺子。冉志敏 摄

  一盘民生棋,托举“夕阳红”。

  八一社区的“暖巢”实践,是格尔木市下好养老服务一盘棋的生动落子。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悦婷介绍,全市已建成八一社区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5所,明年还将投用4所。通过公建民营模式,每年给全市日间照料中心投入30余万元,推动服务从“保基本”向“优质量”升级。“以前社区工作侧重小家庭,现在老年群体成了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马玉兰感慨,日间照料中心成了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老人们在此重拾社交、找到乐趣,社区也能更精准地把脉需求、提供服务。

  午后暖阳映照着老人们红润的面庞,日间照料中心的喧嚣渐渐化为安宁。在这里,“老有颐养”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热乎的饭菜、是欢快的秧歌、是随时响应的绿色通道。八一社区破译的幸福密码,正是格尔木市在“十四五”征程中,用心用情绘就的一幅温暖民生答卷,让高原的夕阳绽放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光彩。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