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西宁市】良种配良法 沃土出新高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杨燕玲    发布时间:2025-11-06 07:14    编辑:管理员         

  10月23日,西宁市湟中区传来好消息,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对湟中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田现场测产验收,湟中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田种植的主导品种“青薯9号”马铃薯亩产量达5544公斤,创下青海省新高。当看到测产现场一颗颗表皮殷红、硕大饱满的“青薯9号”,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澎湃力量,读懂了“良种配良法”背后藏着的乡村振兴密码。

  近年来,青海省先后选育高原系列、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20多个。其中,2006年面世的“青薯9号”实现了产量、广适性、优质、抗病性四大突破。从省内推广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马铃薯全国主推品种,“青薯9号”在青海、甘肃、云南等多个省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8000万亩(533.3万公顷)。如今又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马铃薯生长铺设了“营养输送专线”,通过滴灌系统,水肥精准匹配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既避免了传统灌溉施肥的浪费,又最大限度满足了作物生长所需。优良品种+水肥一体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量的飙升,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青薯9号”作为青海省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种,是科研人员长期攻关的成果,彰显了青海科研工作者对农业科技的执着追求。面对种业难题,他们深耕本土种质资源,自主创新为青海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筑牢种源安全防线;面对农民群众对优质种薯的迫切需求,他们手把手教技术、点对点做服务,科技红利直达田间地头。更重要的是,这份担当让青海的科研工作真正成为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民生工程。如今,从科研院所的品种培育,到农业部门的技术推广,再到农户的积极实践,一条“科研-推广-应用”的链路清晰可见,正是这条链路,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5544公斤的亩产,这一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青海农业科技突破的有力见证,是一个突破性的成就。这一实践也充分证明,只要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筛选像“青薯9号”这样适配性强的优良品种,再辅以科学的栽培管理、绿色的种植技术等配套农技推广,让科技的阳光照亮更多田间地头,让“藏粮于技”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成,必将能让更多农民群众通过科技赋能,种得好、收得丰,实现增收致富。

  青海马铃薯创下的新高产纪录,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让我们清晰看到,科技兴农蕴藏着无限可能。昔日制约生产的短板,正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转化为特色发展的优势;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正凭借科技之力焕发出蓬勃生机。这也让我们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无限期待。相信未来随着更多优良品种的培育、更多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必将在高产、优质、高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创造出更多亮眼成绩。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