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装备正常,出发!”清晨的阳光掠过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二大队的办公楼,事故中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党德运将对讲机别在腰间,执法记录仪红灯开始闪烁,无人机收纳箱牢牢贴在后背。他走出办公室,藏蓝色警服在晨光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警车引擎启动的瞬间,他抬头望了望街头初升的朝阳,眼神里满是对新一天守护任务的坚定与热忱。
今年35岁的党德运,从2014年穿上警服至今,始终扎根交通事故处理最前沿,半夜紧急出警、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顶着严寒酷暑处理交通事故等等,都只是工作的日常。他管辖的区域涵盖西宁老城区与南川工业园区,老旧街巷纵横交错,工业园区车流密集,事故警情繁杂多变。
“事故处理没有捷径,唯有专业才能维护公正。”这是党德运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他将海量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烂熟于心,从现场勘查的细微痕迹到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每一个环节都反复钻研,最终成长为全局公认的“事故处理尖兵”,还被青海警官学院聘为“道路交通事故校外双师型兼职教官”。
2024年3月,西宁市城中区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且驾驶员在案发后逃逸。接到报警后,党德运立即赶赴现场,鉴于事故路段无目击证人,且下起鹅毛大雪,勘查条件极为不利,但他依然有条不紊地提取驾驶位气囊血迹、搜集周边视频资料,分析肇事车行驶路线及事故成因,经过研判分析,他认为肇事逃逸者应该为附近务工人员,随即通过原始方式进入附近工厂走访调查,仅6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曾某抓获归案。
“出警要有速度,对待群众要有温度”,这是党德运的工作座右铭。作为事故中队负责人,他深知事故处理不仅要维护法律公正,更要化解群众矛盾。9月20日,张某与刘某因交通事故产生纠纷,双方对车辆维修期间的停运损失费争执不下,情绪激动地来到中队。党德运立即联系城中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仔细查看事故现场车辆痕迹,再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逐条讲解事故成因与判定依据,从法理到情理耐心疏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致调解,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一致协议。
多年来,党德运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市局组建首支无人机“飞鹰”警队以来,他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无人机在道路交通事故勘查中的应用,2024年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发表“无人机智巡勘查系统在交通事故现场制图中的实战应用”一文,为事故处理现代化贡献了基层智慧。
从现场勘查的精准绘图到事故调解的耐心细致,从深夜办案的灯火通明到雪天追凶的坚毅身影,党德运始终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与先进个人称号多次,但这些荣誉在他看来,都不及群众的认可珍贵。当受害人家属送来印着“执法公正 雷霆出击”的锦旗时,当矛盾双方握手言和真诚道谢时,当司机们经过执勤点点头致意时,党德运都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