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把梦种回故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马振东 鲁 东 朱金军    发布时间:2025-11-05 07:22    编辑:管理员         
除了负责推广和宣传小店,才巴扎巴也是店里的服务员。马振东 摄

  秋风裹着高原草叶的清冽气息,轻轻吹过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的街角。一块木质牌匾上“小屋”两个字刻得朴拙,边缘刻刀划过的细痕,是增周松毛特意交代不磨平的——“就像草原上风吹日晒的石头,摸上去有实在的温度”。

  这家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店,总飘着两股和谐的味道——吧台后更求拉毛煮的咖啡香,混着货架上毛毡羊毛的淡腥气。藏在这味道里的,是增周松毛和三个伙伴筹备大半年的梦想。

  三个合伙人各有专长,白白是更求拉毛的大学同学,青海民族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放弃了成都文创公司的橄榄枝回乡深耕藏文化插画;才巴扎巴精通新媒体运营,一手扛起小店的直播宣传与线上推广;妹妹更求拉毛则潜心钻研特色饮品,试着用青稞、酥油等本地食材调出草原味道的咖啡。

  不过,这份扎根故土的创业梦并非一蹴而就,故事的根,其实早在多年前的嘉塘草原,就悄悄扎下了。

  那是增周松毛的大二暑假,她偶然看到镇上登嘉拉措合作社的阿姐们为毛毡产品滞销愁眉不展,当即主动揽下了开拓销路的担子。

  没有经验就从零学起,白天她蹲在工坊角落逐一整理毛毡产品,夜里挤在自家书桌前对着手机尝试直播带货。第一次开播时,她攥着手里的毛毡牦牛紧张得说不出话,直到有观众发弹幕询问产地,才红着脸打开话匣子。

  就这样摸索了一段时间,北京科技公司的订单电话成了扭转困局的关键。当时她正帮阿姐穿针引线,接完对方“想订几百件带草原味道的毛毡伴手礼”的电话后,攥着手机一路冲进工坊喊“订出去了”。

  “那时候突然懂了,这不是简单的帮衬,是真的能让大家的手艺活下去。”这次经历,也在她心里埋下了深耕家乡手艺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增周松毛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到合作社成了全职“管家”。她带着阿姐们优化毛毡设计、拓展销售渠道,一点点把生意做活。

  合作社的生意渐渐稳定,但增周松毛的心里却萌生出新的想法。

  “合作社解决了‘卖出去’的问题,可还得有个地方,让来人既能摸得着毛毡,又能真正懂草原的故事。”

  “小屋”的雏形,就这样在她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这个想法很快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筹备大半年后,今年8月“小屋”如期开张。

  午后,店里的咖啡香格外浓郁,记者如约来访时,白白正趴在案头勾勒明信片,卡通形象的小牧民在笔尖跃动。

  “家里曾劝我考公求稳,但非遗‘活态传承’的时代呼声,比城市的霓虹更让我心动。”她举起刚画好的雪豹插画,眼底闪着光。“老手艺不该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我想让它以治愈系的方式‘软着陆’。”

  隔壁,才巴扎巴正对着手机调试直播支架,镜头里的小店陈设一一入镜;吧台后,更求拉毛专注地练习咖啡拉花,奶泡在杯中晕开草原的形状,一派忙碌又鲜活的景象。

  增周松毛正趴在收银台的旧木桌上,对着一叠稿纸写写画画,察觉到记者的目光,她抬头笑了笑,指了指稿纸上的字迹:“明天要开‘返乡青年交流会’,得把流程再顺一遍。想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谈谈文创思路,再带大家做个毛毡体验,让更多人加入到对家乡的宣传里来。”话音刚落,白白放下画笔凑了过来,手里还捏着刚画好的交流会宣传插画——画面上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身边摆着毛毡和画笔,背景是连绵的草原。“我打算在交流会上分享怎么把藏式花纹画成卡通形象,说不定能启发大家搞点新创作。”她指尖点着画里的雪豹图案,眼里闪着光。才巴扎巴抱着相机从外面进来,刚去拍了草原的秋景,准备用作交流会的背景素材:“到时候直播给没能来的年轻人看,让他们也听听家乡的声音。”更求拉毛也端来几杯青稞拿铁,杯口的奶泡堆成小小的云朵形状:“明天给大家做特色饮品,让回来的人尝尝家的味道……”

  窗外的风又起了,四个年轻人的身影在午后阳光里叠在一起。从大二时攥着毛毡发抖的姑娘,到如今筹备交流会的创业伙伴,他们的奋斗从不是“一个人的冲锋”——是阿姐们递来的一杯热茶,是画纸上晕开的草原色,是政策春风里驶来的快递车,这些细碎的温暖凑在一起,就成了最动人的模样。

  或许对他们来说,创业没有那么复杂,不过是带着热爱扎进草原,和一群人把日子过好,再把家乡的故事顺着风讲给远方的人听。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