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辉煌“十四五” 改革谱新篇】
加西公路1标通车满月 青甘两省再添“一带一路”新动脉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徐变银    发布时间:2025-11-05 07:29    编辑:管理员         

  10月30日,青海境内加定(青甘界)至海晏(西海)公路1标段(简称“加西公路1标”)通车满一个月。记者驱车探访,只见这条串联青甘两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程,在深秋高原的层林尽染间舒展。曾需数小时颠簸翻越的山路,如今1个小时便可轻松穿越,其攻克高海拔、高桥隧比、高安全风险的建设成果,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图景,正唤醒这片土地的新活力。

  “前方即将进入互助北山特长隧道,洞内限速每小时60公里,请保持车距。”随着导航提示音响起,车辆缓缓驶入全长11.15公里的隧道。作为青海省内最长公路隧道、国内第二座高寒高海拔超特长隧道,洞内光线柔和均匀,反光标识清晰明亮,长距离行驶亦无压抑感。

  “这条隧道历经建设者1800多天艰苦鏖战,实现双线贯通。”青海中电建加西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占科介绍,隧道最大埋深达769米,埋深超400米的区间长达6.4公里,施工中需穿越7条断层破碎带,时刻面临涌水、塌方、岩爆风险。为攻克难题,建设团队研发“隧道安全步距自动检测仪”,采用“导坑挑顶法+新奥法”等新工法,安装“安全自动防坍塌监测预警系统”,对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实时监测预警,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团队总结形成的多项课题与论文,为同类型高寒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驶出隧道,3646米长的大通河1号特大桥映入眼帘。这座目前青海省已建和在建公路中最长的特大桥,如银色巨龙在峡谷间舒展,林立的桥墩稳稳扎根河底。“建设难度远超预期,我们通过一系列先进工艺保障安全,历经600多天紧张施工,最终实现桥梁全线贯通。”李占科说。

  据统计,加西公路1标桥隧比高达66.5%。在全线43.75公里的一级公路段中,除互助北山特长隧道与大通河1号特大桥外,还包含18座大桥、8座中桥、3条隧道及1座互通立交,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

  建设者的努力,既体现在技术攻坚的突破中,更融入生态保护与冬季施工的细节里。加西公路1标沿线穿越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跨越甘禅河及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生态保护要求极高。

  “为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团队量身定制‘生态保护专项方案’,我们不仅要修畅通的路,更要修绿色、可持续的路。”李占科说,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设计优化,减少永久占用林地约152公顷。优化项目全线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各类养管站等大型服务设施,将各类大型临建设施设置在上述占地面积较大的主线服务设施内,解决了项目在生态敏感区域内禁止设置各类临建设施的问题。

  面对高原冬季漫长、低温严寒的挑战,建设者同样有“妙招”。各总包单位根据气候与地理特征制订专项方案:混凝土拌合系统加装热力锅炉,采用冬季专用配合比并添加外加剂,对骨料与拌合用水加热,确保出机温度达标。运输罐车加装保温棉被,减少途中温度损失。浇筑现场采用密闭作业,用电暖器提升环境温度,同时通过蒸汽养生保障混凝土强度发展。此外,团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清扫施工道路,保障干燥无积水,冬季施工车辆全部换用雪地防滑轮胎并备齐防滑链,确保行车安全。

  “以前从村里拉牛羊肉到西宁,走威北公路要绕两个多小时,雨雪天还常堵车。现在走加西公路,1个小时就能到西宁,太方便了!”在甘禅口收费站,附近一名村民驾驶货车准备前往西宁,谈起新路带来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

  “公路通车后,前往互助北山的游客比往常增加近30%。”李占科介绍,作为国道341青海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加西公路1标不仅是西宁至兰州的“第二通道”,而且对区域发展意义深远:完善了青海东部“一主三副、多点支撑”的路网结构,为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民生、促进矿产及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坚实支撑,更以畅通的交通动脉,为“一带一路”西部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