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的西宁,早晚寒意渐浓,但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马坊街道办事处欣乐社区,独居老人蔡桂芝心里却揣着一团暖烘烘的火。蔡桂芝心中的这团火,是社区工作人员李惠荣的一次次叩门问候、一声声温柔叮嘱,是跨越血缘的牵挂,是流淌在平凡日子里的光。
10月24日一早,李惠荣上班后忙完手头的紧急工作,拿出纸条誊抄蔡桂芝的身份证号等信息,又仔细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便动身前往蔡桂芝家。“开始交医疗保险了,我得去看看奶奶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奶奶,是我呀!”走到门口,李惠荣敲了敲门,声音里带着笑。
“来了来了!”门内传来蔡桂芝带着颤音的回应。
进门后,李惠荣将带来的盐放在茶几上说道:“奶奶,天冷了,出门不方便,给您带了些盐。”话音未落,李惠荣已俯身蹲下,轻声问:“我看看您的腿还肿不肿?”目光里是藏不住的关切。随后,她又柔声道:“开始交医保了,我怕您记不住,今天就来帮您交上。”
“小李啊,真是贴心……”84岁的蔡桂芝拉着李惠荣的手,眼眶泛红。那双手,曾在她突发疾病时忙碌于医院的长廊,也曾在她孤寂的病榻前递来温热的饭菜。
不久前,蔡桂芝突发疾病,邻居发现后将她紧急送到医院,李惠荣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忙前忙后办理住院手续,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住院期间,没有人陪护、护理费用较高的难题让蔡桂芝愁眉不展。李惠荣主动把照料老人的担子扛了下来,每天她都会去医院送饭菜,陪老人聊聊天,直到护工来帮忙照料。
“奶,您别着急,陪护和费用的事我来想办法!”李惠荣一边四处打听靠谱的陪护人员,沟通照料细节,一边对接民政部门,详细说明蔡桂芝独居无依、经济困难的情况,咨询相关救助政策,为她争取护理费用减免。最终,护工问题妥善解决,费用也得到减免,她把一切安排得妥帖周全。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蔡桂芝终于出院了。出院当天,李惠荣早早来到医院,帮老人收拾行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走出医院,安全送回家中后,李惠荣还细心检查家里的水电燃气,叮嘱老人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临走时不断嘱咐:“奶奶,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遇到好邻居,遇到像小李这样的社区工作人员,是我的福气啊。”蔡桂芝说。
在欣乐社区,70岁以上老人有800余人,李惠荣对老人们的情况了然于心,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独居老人、困难群众家中,而她的名字也回荡在许多老人的感激里。她把对一个人的温暖,扩展成了对一群人的守护。
“老人走进社区办事大厅都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惠荣就知道他们要办什么事儿,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孙沈艳感叹。
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时,李惠荣把手机字体调到最大,举到老人眼前合适的高度,手指点着屏幕慢慢说:“高姨,您看这里,对着镜头眨眨眼,再轻轻点点头,我帮您一步步来。”坐在沙发上的高连秀老人眯起眼睛,跟着她的指引挪动脑袋,嘴角扯出抹笑:“小李,我这老花眼连手机按键都看不清,亏得你每次都上门帮我,不然可真难倒我了。”
“我的工作就是为居民服务,尤其是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当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时,一切都值得。”李惠荣说。
有一种温暖,是“我读懂了你的需要”;有一种敬老,是“你的牵挂,我来分担”。一碗热饭、一次跑腿、一通电话、一路搀扶,李惠荣用最朴实的行动,让老人们在深秋的寒意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力量,也让助老敬老的美德在西宁这座城市生根发芽。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