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杜阿红索家的新房里暖意融融。看着崭新的砖混结构房屋和整齐院落,杜阿红索感慨万千:“多亏了政府发放的2.2万元兜底资金,减轻了我们家的大负担!”这份喜悦,是互助县扎实推进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今年4月,村民杜阿红索家不幸失火致房屋受损。村、镇两级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协调,使她家的住房建设被纳入住房安全保障危旧房改造项目。从项目申报到顺利入住,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与此同时,在加定镇,一项规模更大的安居工程已结出硕果。桥头村90户统一规划、灰白色院墙、标准门头的院落式安置房已全面完工,不少村民正忙着室内装修,准备乔迁新居。
“村民们是从他哈龙沟搬来的,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质灾害严重。今年4月,在互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桥头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启动,历时6个月建设,现已全面完工。”桥头村党支部书记高生祥说。
聚焦住房安全这一最基本民生保障,互助县住建局积极作为,高效落实,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88万元,为民办实事72件,成效显著。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互助县住建局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为主要抓手,积极争取资金1540万元,以外墙节能保温、屋顶保温防水、太阳能暖廊等项目为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700户,全力打造“安心工程”“暖心工程”。动态监测与长效保障方面,持续加强农牧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通过积极申请县财政资金120万元,将48户因雨雪等不可抗力致危的房屋纳入农牧民住房安全长效机制进行改造,确保危房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迅速处置。
从为一户村民纾困,到为整个村庄避险,互助县住建局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安居乐业,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不仅解决了农牧民最急迫的住房安全问题,也极大提高了农牧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