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媒体行系列报道】
黄南打造特色农产品矩阵 引领产业升级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吴梦婷    发布时间:2025-10-31 07:29    编辑:管理员         

  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蜿蜒而过,赋予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与资源禀赋。黄南州以“山水黄南·高原天品”为区域公用品牌统领,提升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仁市立足其资源与文化优势,全力构建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矩阵,让来自雪域高原的纯净珍品走出深闺,香溢四海。

  梨乡“金果”链出甜蜜产业

  春耕一分忙,秋收一分甜。经过春耕夏耘秋收,同仁市“金谷地”特色农产品迎来丰收季。沙棘果汁、酸奶、牦牛肉、黄果梨汁、黑青稞、藏羊肉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集中上市。这些凝聚着高原儿女辛勤劳动的产品,既是绿水青山结出的“金色希望”,也是雪域高原馈赠的纯净珍品。

  黄果梨是同仁市隆务河谷独有的特产,果味浓郁、营养丰富,同仁市因此被誉为“黄果之乡”。2023年,同仁市获世界最大黄果梨种植基地认证。依托完善深加工配套设施,同仁市万亩黄果经济林已初具规模。

wechat_2025-10-31_055416_380

青海隆务庄农畜产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查看冷冻待加工的黄果梨。邓建青 摄

  青海隆务庄农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旦正多杰介绍,公司通过种植、加工、劳务输出及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目前,公司黄果梨汁年产量达280余吨,年净利润约110万元,直接带动1200余名入股群众增收,260户群众每户每年分红约2000元,并收购农户黄果梨50吨,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绿色农产品走俏大市场

  高原纯净环境中生长的黑青稞,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古老作物。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凭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超15摄氏度的独特气候,为黑青稞生长创造了绝佳条件。这里的青稞,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主食,更是千百年高原文明的鲜活见证。

  日秀玛村成立合作社进行黑青稞初级加工,现已具备年产120吨青稞面的能力,还逐步建成特色专业加工合作社,带动牧民走上共富路。

  产业发展背后,是全产业链的紧密协作:农民安心种田保障原料供应,合作社专注初级加工提升附加值,农业部门打通推广链条促进良种普及。

  在政策支持与各方努力下,同仁黑青稞突破传统,衍生出黑青稞米、挂面等深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与此同时,位于同仁市保安镇的青海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正以别样的方式迎来丰收。13吨新鲜鸡蛋每天从这里高效集散,跨越千里,送达黄南、海东、西宁等地居民餐桌。

  走进标准化蛋鸡养殖车间,传统农场忙乱景象被精密设备取代,喂养、饮水、清理粪便、收集鸡蛋等流程均由智能化系统精准控制。公司负责人陕真博说,公司现已形成年养殖30万羽蛋鸡的规模化产能,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每枚鸡蛋均采用独立喷码标识,构建起从养殖场到餐桌的质量追溯闭环,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可溯源的高原有机鸡蛋,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犏牛产业发展牛气十足

  牦牛产业是青藏高原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如何培育更高产的牛种一直是各地面临的难题。同仁市以犏牛产业为突破口,走出生态优先、品牌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犏牛由黑白花牛、西门塔尔牛与母牦牛杂交而成,兼具父本高产基因与母本高原适应性,肉乳生产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牦牛。

wechat_2025-10-31_055407_430

同仁市加吾乡吉仓犏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娟姗犏牛正在吃草料。邓建青 摄

  在同仁市加吾乡吉仓村犏牛养殖基地,牧民们已真切尝到了产业升级带来的甜头。同仁市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才多杰,一笔一笔仔细盘算着经济账:“犏牛产奶量远超传统牦牛,而且其牛奶品质出众,用它制成的酥油、曲拉等奶制品,口感浓郁醇厚。再看它的牛犊,每头市场价高达1万元。从繁殖培育到乳品生产,再到犊牛交易,犏牛更有钱景。”

  从一头牛、一枚鸡蛋、一粒青稞到一瓶黄果梨汁,产业发展的背后是黄南州大力推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精心构建特色各异的品牌发展矩阵所取得的生动成果。

  黄南州通过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发展模式,认证“两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30余种,研发推出黑青稞桃酥、精酿啤酒、牦牛奶咖啡、晶黄果饮料等功能性高端产品176种,有效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431个。

  雪多牦牛、泽库藏羊、尖扎虹鳟鱼、同仁黄果梨等明星产品加速走出黄南、走向全国,形成互认互促、互为支撑、互为赋能、互为发展的农产品品牌效应,叫响了黄南“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提升了黄南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