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清清黄河水穿境而过,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山水画廊生态底蕴,孕育出了“山水黄南·高原天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尖扎县不仅是传统农牧业的沃土,更在生态与科技的融合中,打造出了热带水果、冷水鱼、肉驴、生猪、青稞饼干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

绿色有机转型加快 农牧品牌走向大市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广袤的青海大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位于青藏高原黄河谷地的尖扎县,有的地方依然绿意浓浓,有的地方已铺满金黄。
位于康杨镇的青海高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香蕉种植大棚内,暖湿空气裹挟着果香扑面而来,高大的香蕉树舒展着翠绿的叶片,青绿色的香蕉簇拥垂挂,红艳艳的火龙果点缀其间,感觉像走进了一片高原热带雨林。
公司负责人白恒玮指着挂满果实的枝桠介绍,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纯净的独特环境,让高原水果糖分积累更充分。目前,公司成功开花挂果的品种已达11种,包括香蕉、火龙果、无花果等,突破了高原种植的技术瓶颈。
这片热带果园不仅带来甜蜜果实,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甜美能量”。公司通过务工、租金等形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超60万元,务工达3000余人次。高原种植的热带水果也吸引周边省市订单纷至沓来。
不久前,“青海家宴”黄金平台推出创新产品——红心火龙果土烧馍,将高原温室种植的火龙果与传统冬小麦工艺深度结合。红心火龙果土烧馍不仅承载着高原农耕的智慧,更是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
“十四五”时期,尖扎县绿色有机转型加快。全面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将牦牛、藏羊、冷水鱼、高原夏菜、青稞、马铃薯、油菜七大产业作为尖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产品,着力打造马克唐镇冷水鱼产业强镇,康杨镇牦牛产业强镇,坎布拉镇生猪产业强镇。3.9万只藏羊、1.3万头牦牛获得有机认证,“尖扎山羊”“尖扎花椒”“尖扎荞麦”3种农产品获“国字号”地理标志认证。尖扎草莓、辣椒、葡萄、芦笋等11种农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优质水孕育生态鱼 冷水鱼游出千万元产业
深秋的公伯峡水库库区,秋风卷起阵阵凉意。抬眼望去,河道中央水波清澈,成群的水鸟掠过水面,荡起层层细波。河面上,一个个圆形网箱紧密排列。
在青海联合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崔海滨带领下,媒体记者搭乘快艇,深入了解冷水鱼的养殖过程。“我们养殖的三倍体虹鳟鱼,是黄河优质水孕育的生态鱼。” 崔海滨指着网箱介绍,虹鳟属冷水性洄游鱼类,最佳生长温度为12摄氏度至18摄氏度。黄河的水质清澈、水流平缓、水量充沛,恰好满足这一需求。这里出产的虹鳟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深受大连、杭州、北京等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生态保护是产业发展的底色。网箱下方,粪便收集器与水下清污器协同工作,将鱼类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护好水的良性循环。严控养殖密度的同时,环保设施确保水体清洁,守护黄河生态安全。
尖扎县现有5个网箱养殖场,1个池塘养殖场,不同规格养殖网箱共181个。现存箱三倍体虹鳟鱼106万尾,其中约25万尾达到销售标准。截至9月底,全县鱼产量达406吨,实现产值2030万元。
从捕捞到本地餐桌仅需3小时至5小时,依托冷链物流,来自黄南的三文鱼24小时内可直达北京、深圳等地。一条鱼不仅游出千万元产业,更通过现代产业模式,走上中国各地的餐桌。

农畜产品抱团发展 “山水黄南”拓宽百姓致富路
在尖扎县,一条条绿色农牧产业链,正将高原生态的多元馈赠转化为高品质农畜产品,书写着从田间到餐桌的生态答卷。在畜牧领域,尖扎县坚持特色化与规模化并重。
尖扎县措周乡俄什加村,肉驴养殖是新兴产业。措周乡俄什加村从甘肃省白银市、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引进优质种驴。在尖扎县的资金支持下,目前养殖规模已达200头,年内可达318头。措周乡俄什加村利用230亩耕地种植豌豆等饲草料,构建起养殖自用、就近供应的饲草料保障体系。
青海讴赅瑞养殖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生态放养与饲料管控,猪肉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肉食的需求。公司通过种植基地种植玉米等饲料作物,养殖粪污经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反哺农田,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2025年,尖扎县生猪存栏量达0.39万头,同比增长25%。出栏量0.52万头,同比大幅增长200%,呈现强劲复苏势头。
尖扎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区,托岗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将黑青稞转化为低糖高纤维的明星单品。车间里,金黄的面团经过现代工艺烘焙,既保留了青稞原有的膳食纤维与营养,又融入了酥脆口感。包装线上,一袋袋青稞饼干即将带着高原的味道走向全国。
这不仅是单一产品的升级,更是黄南州通过品牌化战略,让曾经零散的农牧生产逐步转化为可感知、可品鉴的民生福祉,让“山水黄南”的生态价值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
今年9月26日,黄南州发布“山水黄南·高原天品”州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步整合“源味河南县牛羊天下鲜”“泽优牧品”“金谷地”“箭乡臻品”等县级特色品牌,构建起“1个州级母品牌+4个县级子品牌”的联动矩阵,让黄南农畜产品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目前,全州累计认证地标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133个,有效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431个,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3%。“泽库羊”“尖扎青稞”等6个产品跻身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