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联动”织密网,暖心护航游客安
作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新千夜市人潮涌动。在这里,闪烁的警灯与璀璨的霓虹交相辉映,民警巡逻的脚步声与商家的吆喝声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独特的平安夜景。
“警察同志,我孩子不见了!”近日,一位父亲焦急地奔向新千警务室求助。民警立即汇报情指中心,启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模式,依托“空地一体”防控模式,指令无人机升空巡查,地面警力同步合围。仅用5分钟便锁定走失儿童位置,10分钟就将孩子安全送回父亲身边,高效处置的背后,是警用无人机不间断巡航与地面警力无缝衔接的成果,真正实现了巡控无盲区。
除了快速响应,警务室更秉持“服务即名片”的理念,化身游客的“贴心向导”。从安全提示到美食推荐,从景点介绍到行程规划,民警的热情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一位广东游客感慨:“警察同志的耐心讲解,让我们的旅程清晰又安心!”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千警务站累计救助群众80余人次,成为“平安西宁”最生动的温暖注脚。
“机警协同”提效能,科技助力处警畅
西宁火车站客流如织,一台蓝白涂装的无人巡逻机器人穿梭其间。它凭借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实现360°无死角监控;大屏滚动播放反诈宣传,舱内AED与灭火器随时待命,堪称智慧警务的“移动堡垒”。
“过去靠双腿巡逻,现在机器人成了得力助手,让我们能更专注于警情处置。”执勤民警介绍。这台机器人通过远程系统与情指中心实时联动,能智能识别异常并预警。国庆期间,机器人曾协助民警在10分钟内成功寻回走失老人,旅客们纷纷称赞:“它既能巡逻宣传,还能一键求助,让人特别踏实!”
在科技赋能之下,警务室的应急响应更为高效。国庆假期,一名游客因高原反应身体不适,巡逻民警迅速运用急救培训知识,提供吸氧、保暖等初步救助,并协调医护人员及时送医。游客康复后特意送来感谢信:“在青海,我不仅看到了美景,更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温暖!”
“双防并举”强管控,快破小案秩序稳
“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城东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鱼龙混杂。小商品警务室应运而生,以“破小案、护民生”为目标,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让市场秩序焕然一新。
“小马,2楼扶梯发现可疑目标!”警务室指挥室内,民警通过视频智能安防系统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巡逻警力。3分钟后,嫌疑人被当场截获,并搜出作案工具。如此“精准打击”,得益于警务室构建的“双防体系”:线上,视频监控全覆盖;线下,“派出所+巡警”双巡查,实现“监控暗中盯、警力面上巡”。
“韩警官说的话句句在理,只有商户相处和谐,生意才能越做越红火。”市场王老板的话,道出了众多商家的心声。曾经因摊位划分问题长期对峙的两家商户,在警务室民警的耐心调解下,不仅达成了合理的摊位使用协议,还握手言和,表示今后将友好合作、共同发展。
从夜市的烟火到车站的熙攘,从市场的喧嚣到街巷的日常,城东公安各警务站以“科技+温度”的双重驱动,让平安成为可感可触的温暖存在。那抹藏蓝身影,始终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坚守诠释担当。
记者手记:了不起的“小警务”
“小事一桩,何须言谢!”看似简单一句话,不起眼的一件事,但牵出的是公安机关的为民情怀,考验的是新时代公安警务模式的探索创新与发展。
每日走街串巷、入户走访、社会面巡逻、宣传防范、调解纠纷、救助群众……做实“小警务”是西宁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日常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它们的亮点所在。在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过程中,西宁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在不断探索创新基层警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延伸治安管理触角,夯实基层警务根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中,开辟了适合各自辖区让群众满意、百姓受益、警民和谐的为民服务新路径,推动了“枫桥警务”提档升级,让平安“警”致常在。用每一起警情书写“小警务”里的“大文章”,以务实的举措、贴心的服务,收获群众高度认可和满满赞誉。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