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湿地更美 让牧民更富
——记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驻村第一书记尕玛文秀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程宦宁    发布时间:2025-10-26 10:25    编辑:路国珍         

尕玛文秀(右二)入户访谈。受访者供图

  “这风刮得,裹着羽绒服都觉得骨头缝里凉。”9月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草已褪去翠绿开始泛黄,凛冽的寒风时不时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

  9月18日一早,麻秀村驻村第一书记尕玛文秀裹紧羽绒服,手里攥着巡护记录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走去,身后跟着生态管护员扎江。

  “书记,最近天气越来越冷,要不咱们今天少走一段?”扎江看着尕玛文秀心疼地劝道。他知道,自从8月下旬降温以来,尕玛文秀每周都坚持巡护,哪怕工作再忙,他也没落下过一次。

  尕玛文秀却摆了摆手说:“不行啊,越是天冷,越要多留意。这个季节野生动物们也不好过。”他指着不远处的湿地,脚步没停,“咱们再往前走走,看看那边黑颈鹤栖息地的情况。”

  两人走到湖边,尕玛文秀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湿地。“还好,现在气温不是很低,没有结冰,黑颈鹤都能喝到水。”他松了口气,在记录本上认真写下“9月18日,候鸟栖息地一切正常,有活水。”

  这一幕,是尕玛文秀驻村工作的缩影。自2023年7月上任以来,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这片湿地,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上任伊始,尕玛文秀就意识到保护好湿地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村子在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境内,这里分布着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等资源。我们既然生活在这里,那就有义务保护好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植物。”

  “我们要打造一个党建品牌,让‘保护湿地’成为每一位党员的自觉行动。”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尕玛文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书记,这想法好是好,但怎么让牧民也参与进来呢?”老党员开哇有些疑惑。

  “要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尕玛文秀胸有成竹,“我们以‘湿地红韵,德曲先锋’为理念,党员带头保护湿地,同时引导大家科学放牧,既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很快,季节性放牧计划应运而生。党员带头执行,牧民们亲眼看到了草更丰茂,牦牛更健壮,收入也随之提高。

  “草丰-畜壮-民富,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良性循环。”尕玛文秀在村民大会上总结道。

  除此之外,麻秀村还长期为牧民群众开展的湿地保护宣教工作,让湿地保护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而尕玛文秀也变身为村里的“园丁”,用实际行动做表率,用心守护着湿地里的万物生机。如今,保护湿地草原、保护野生动植物已经成为村里每一位牧民群众自发的行为规范。

  时间回到2023年年底,在一次日常巡护中,有人向尕玛文秀说:“书记,垃圾问题再不解决,咱们的湿地就要被污染了。”

  尕玛文秀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召集村“两委”会议,决定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我们把全村划分为几个网格,村社干部、党员、民兵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他指着墙上的网格图解释道,“这样就形成了‘点、线、面’全覆盖的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为了让村民掌握分类知识,他邀请专家举办培训班。“书记,我们的垃圾有地方处理了,环境也变好了。”看到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村民们纷纷称赞。

  不仅如此,尕玛文秀还争取了330万元资金用于配齐麻秀村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为麻秀村在全县19个行政村里率先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科学化处置切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麻秀村党支部书记江文格来说:“自从垃圾中转站建成以后,我们按照‘社收集、村分类、县处理’的模式,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产生的所有收益向困难家庭、先进个体户、先进个人发放生活必需品。这样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大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如今的麻秀村,湿地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作为第一书记,守护好这片湿地是我的责任。”尕玛文秀望着远方的雪山,坚定地说,“未来的麻秀村,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牧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