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冷水鱼养殖基地引进15万粒大西洋鲑鱼淡水养殖受精卵,现繁育鱼苗已全部订出,计划年内再次引进大西洋鲑鱼受精卵100万粒。”10月23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厂长刘立治介绍,目前,门源县冷水鱼养殖基地鱼苗在青海市场占有率达60%,规模稳居西北前列。
门源县丰富的冷水资源,为虹鳟、金鳟等高档冷水鱼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但长期以来,鱼苗依赖外地引进,不仅成本高、运输损耗大,品种适应性也差,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破局突围,门源县将冷水鱼种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芯片”,集中力量攻关育苗技术,先后整合6600余万元资金,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自2019年投运以来,年均出售鱼苗300万尾,销往省内及云南、贵州等省(区)。
为推动冷水鱼养殖产业持续升级,门源县引导养殖企业积极与中国海洋大学、挪威水产养殖行业等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完善鲑鳟鱼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形成有丰富养殖经验的专家团队,培养了一套熟练的自有技术,已成功申请冷水鱼养殖实用新型专利1项。同时,积极探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精准投喂等技术,以科技赋能保障养殖技术先进性,不断提升养殖效益。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