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交通人】手握一把扫帚 清洁一座城市
——记西宁市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清扫员祁成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发布时间:2025-10-22 07:20    编辑:管理员         
祁成兰在清扫落叶。李延平 摄

  10月15日6时,西宁市城北区在逼近零摄氏度的寒气中缓缓醒来。吾悦广场前的人行道上,祁成兰头戴橙色安全帽,一身黄绿相间的工作服在晨雾中格外醒目。她挥动着扫帚,动作沉稳有力,落叶随着她娴熟的节奏聚拢成堆,发出沙沙的轻响,像秋天最朴素的低语。

  7时30分左右,第一遍“大扫”结束,祁成兰轻轻拭去额角的汗珠,弯腰拾起工具:“大扫帚扫大片,小扫帚收角落,各有各的用处。”话音落下,她转身向下一个路段走去,身后是洁净的人行道。

  作为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的清扫员,祁成兰负责阳光丽景小区门口到天峻桥十字的路段。她所说的“大扫”,是她和同事多年总结出的工作方法。

  “别看我们的工作只是清扫,我们也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哩。五个人一组,六点到岗后一起整体清扫一遍,我们称之为‘大扫’,‘大扫’结束后再按划分的小区域各自细致地清理。”祁成兰一边捡起草丛中的纸屑一边说,“这几天落叶多,得赶在早高峰前扫完。”

  与祁成兰交谈时,她手中的扫帚并未停下。那双戴着蓝灰色手套的手,因长年累月紧握扫帚指关节显得有些粗大,但每一次挥动依然精准,带着岁月磨砺出的独特韵律。

  “今年是第十八个年头。”祁成兰直起腰,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事。时间回溯到2006年,她的丈夫遭遇车祸,不幸瘫痪,家庭的重担瞬间压在祁成兰肩上。“感觉天塌了一样,孩子才6岁,真是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转机发生在2007年。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她家的困境后,伸出援手,为她联系了环卫工作。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要有收入,要把这个家撑住。这份在别人眼中枯燥辛苦的工作,对她而言,却是生活重新开始的支点。

  2007年3月1日,那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永远烙印在祁成兰的记忆里,那是她上岗的第一天。“雪大得睁不开眼,路上积了厚厚一层。那时扫雪全靠人力,铁锹铲、扫帚推,效率低、强度大。”穿着不保暖的旧棉衣,双手冻得麻木,眼前却是扫不完的雪。同事私下嘀咕说这活儿太苦,不少人干一天就熬不住了。

  当第二天清晨,祁成兰准时出现时,大家都很惊讶。“为啥不走?”她的回答简单而坚定:“这份工作是‘救命’的,再难也得干下去。”

  “那时一边上班一边还要照顾丈夫,从来没有送小孩去过学校,都是他自个儿去的。”祁成兰眼里的泪水在打转。

  正是这份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决心,让她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扎下了根。

  对比今昔,祁成兰感触颇深。她指着如今配备的清扫装备说:“你看现在,冬天下雪有扫雪车,平时有路面清扫车,垃圾清运车,我们主要负责车子扫不到的边角和人行道,比以前真是轻松太多了。”

  她又指了指身上的衣服说:“其实变了的不只是这些工具,还有我们的这身行头,肩灯、安全帽、衣服上的反光条都是为了安全,裤子是加绒的,耐寒还耐脏,穿着这身衣服心里踏实。”

  从沉重的铁锹到高效的机械,从单薄的马甲到保暖的棉衣,从道路两旁的农田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城市在变,装备在变,但祁成兰每天凌晨走向岗位的脚步,从那个大雪天起就从未迟疑。

  10时,吾悦广场前的人行道上,公交站前人来人往,秋风萧瑟,落叶飘飞。祁成兰一手握着扫帚,一手提着簸箕,动作利落。刚扫成堆的叶子被风卷起,她不急不躁,转身重新拢起……

  这份坚守,源于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最朴素的责任;这份执着,来自一名环卫工人对职业最本真的理解。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无数个“祁成兰”在晨曦微露前走上街头。他们有着不同的姓名,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身影、历经风霜的手,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默默奉献。正是这千千万万平凡而坚定的身影,汇聚成城市最温暖的底色,让洁净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语言。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