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爽(右一)了解村民需求。本人供图
“赵书记,村里的保温层全完工啦!今年冬天屋里肯定暖和。”9月19日一大早,正在休假的青海省数据局四级调研员赵树爽,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石山乡石板滩村党支部书记冶生旺激动不已。
放下手机,赵树爽翻开一张张老照片:2023年6月,他被青海省政府办公厅派驻到石板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镜头里进村的路坑洼不平,路边的土坯房墙皮斑驳。那时的他,头发还黑亮,如今鬓角已冒出几缕银丝,但是眼里的光,还和初到村里时一样热切。
“刚驻村那阵,我在村里转,阿爷阿孃要么笑着点头,要么站在门口远远瞅着,那眼神满是盼头。”赵树爽笑着回忆,可他心里早有主意:不搞花架子,要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变化。
修路,是他闯的第一关。石板滩村嵌在深山里,村里的道路破损了好些年,马铃薯种植大户马进忠最犯愁:“每年运输土豆,遇着下雨,就成了难事。”赵树爽第一次去马进忠家,裤脚沾着泥点子就进了门,开口就说:“马大哥,这路,我帮咱跑下来。”马进忠当时还犯嘀咕:“这路盼了这么多年,哪能说修就修?”
可赵树爽真就“钉”在了跑项目的路上。带着村党支部书记,往省交通运输厅、大通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跑。大半年时间,跑了8趟,终于把道路修复硬化项目“跑”了下来。
2024年10月,3.6公里村主干道、2.6公里入户路全铺上了平整的沥青,黑亮的路面顺着山势蜿蜒。马进忠激动地拉着赵树爽的手:“书记!你看这路多平!以后我的土豆再也不用愁运不出去了。”就连共用主干道的邻村村民路过,也会停下车,冲赵树爽竖大拇指:“你们村这路,修到咱心坎里了!”
路通了,赵树爽又盯上了村民的“取暖愁”。石板滩村海拔将近3000米,冬天取暖期长,家里有老人的早早就得开暖气。村民冶生禄家的老房子,窗户缝漏风,“老人节俭,电暖气舍不得多开。”赵树爽去走访,伸手摸了摸墙,对冶生禄说:“阿爷,我给咱村争取保温层,以后屋里准保暖烘烘的。”
为申请保温层项目,赵树爽熬夜写材料,一次次往省、县住建部门跑,软磨硬泡争取项目。2025年开春,项目终于落地,“统招统建”,每户补贴1.5万元,全村110户常住户都能享受。施工时,赵树爽去每家每户盯着,跟工人念叨:“师傅们多上心啊,把活儿干细点,让老百姓住得暖和。”
如今保温层完工,冶生禄摸着自家新贴的保温板,笑得合不拢嘴:“你看这墙,不仅暖和还美观,这都是赵书记给咱办的好事!”
驻村两年,赵树爽的脚步走遍了村里每一户。51岁的赵蓉菊患糖尿病失明后,家里全靠丈夫冶发林在外打零工,每月3000元收入撑不起家。赵树爽知道后,和村“两委”干部一次次上门帮着申请残疾证、办理低保,还安排冶发林进了村内公益岗位。
“赵书记第一次来,握着我的手问这问那,跟亲人一样。”赵蓉菊声音带着哽咽,“现在我们家一年能多收入一万多元,日子总算有盼头了。”后来赵树爽去的次数多了,赵蓉菊光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赵书记来了”。
帮村民增收,赵树爽从不含糊。村里依靠“拉面经济”在省外务工的有90余人,为了让交通补助不漏一户,他和工作队员逐户打电话提醒。村民马进库一家六口在外地开拉面馆,从2023年到2025年,赵树爽连续三年帮着办理补贴,有时申请材料不合格,赵树爽就微信里一步步教,甚至帮着重新整理。
“我忙得没工夫弄这些,全靠赵书记操心。”马进库说,现在每年夏天回村,先去村委会跟赵树爽唠唠家常,成了他的习惯。
驻村两年,赵树爽始终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攥在一块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大伙儿扎扎实实干成了一长串实事:帮32户搬迁群众打消思想顾虑,为脱贫户申请种植养殖奖补10.36万元,为省外务工村民申报交通补助11.9万元,协调红十字医院来村开展义诊,还和工作队员利用专项经费,为孩子们组织“金秋助学”“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
村民们记着他的好,见了面总热情打招呼。见他走路要出村时,总有村民停下车喊:“赵书记,上车!我送你!”
今年9月1日,赵树爽结束驻村工作返回原岗位后,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冶生旺就带着村“两委”全体成员,专程去青海省数据局送锦旗,鲜红的锦旗上“情系百姓暖人心 驻村帮扶办实事”14个金色大字格外闪亮。“这不是给赵书记一个人的,是给咱办实事的好干部的!”冶生旺说。
“我没干啥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办。”赵树爽说,有机会,他还想回石板滩看看——看看村民在那一条条“幸福路”上,在温暖的家里,笑得有多开心。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