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宁市总工会聚焦维权服务主责主业,以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为出发点,多维度多层次提升就业服务质效,用心用情用力擦亮“工会帮就业”服务品牌,努力让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针对以往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多,特殊群体多元帮扶还不够精准,各类劳动者由于理念、技能、市场、资金等因素限制,创新创造成功率较低等问题,市总工会通过拓宽平台渠道,实现就业服务“广覆盖”。
“持续开展‘春送岗位’‘金秋招聘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主题招聘活动30余场次,先后组织1500余家企业开展招聘。推出特色产品展示环节和‘集章集卡’活动,吸引求职者参与。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云端招聘等新型服务,实现岗位信息‘触屏可及’,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格局。”市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同时,聚焦重点群体,提供“靶向性”就业服务,创新打造困难职工家庭全周期服务链,构建暖心贴心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助学+就业”双通道帮扶机制,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配套设立专项补贴,推动实现就学、就业同步保障。推进就业服务智能转型,针对全市困难职工群体,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岗位资源,对困难职工家庭建立“一户一策”动态档案,通过打出“职业指导+定制岗位”组合拳实施靶向就业援助。为10名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发放补助资金。同时,对13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精准匹配。
此外,着眼于激活创新创造动力和“造血功能”,组建专业化创业导师团队,投入专项资金1.8万元,建立潜力项目跟踪档案,针对“青绣”、农家乐等岗位中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创业指导,邀请专业创业导师开展创业技巧、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创业能力和成功率,推动形成“就业培训+创业指导+资源链接”一体化创新服务体系。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