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上榜!青海西宁市大新街夜市获殊荣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李晓娟    发布时间:2025-10-18 07:18    编辑:管理员         

  夜市经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形态,在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提升城市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月14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拟命名第二批青海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公示,西宁市大新街夜市上榜,成为全省5个第二批青海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

  大新街夜市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属饮马街街道管辖,是城中区打造文旅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让大新街夜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得更加显著,近年来,城中区在暖心服务与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党建红点亮服务灯 暖心驿站成“夜市灯塔”

  “你好,我有点高原反应,能借吸氧设备用一下吗?”傍晚的大新街夜市,一位外地游客匆匆走进东大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寻求帮助。值守人员立即取出急救箱中的吸氧设备,细心指导使用方法。这样的场景,在旅游旺季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为了让游客在夜色中感受城市温度,饮马街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将“红色阵地”延伸至夜市一线,打造集休憩、阅览、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驿站内,饮水机、充电宝、急救箱、共享雨具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提供紧急吸氧、行李寄存等基础服务,更承担着旅游咨询、失物招领、纠纷调解等功能。针对夜市客流高峰特点,街道将旅游旺季服务时间延长至晚间11点,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游客需求随时响应。自服务站启用以来,累计服务游客400余人次,一件件暖心事让这里成为游客口中的“夜市灯塔”。

  多方联动织密监管网 规范经营守牢安全线

  “老板,您在加工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把口罩戴上。”“灭火器要放在显眼位置,确保能随时取用。”每晚6点,由街道党员干部带队的夜市工作专班开始例行检查。红蓝相间的执法记录仪灯光与摊位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构成夜市独特的“安全风景线”。

  为破解夜市管理难题,饮马街街道创新“党建红+执法蓝”联动机制,整合仓门、市场监管、城管、文体等多方力量,成立夜市工作专班,每日对大新街夜市及周边70余家宾馆酒吧、1100余个摊位门店开展“全方位体检”,重点排查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价格公示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已累计下发整改通知书60余份,取缔无证摊贩20余处。

  针对文庙步行街酒吧集中、夜间人流密集的特点,街道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成立文庙步行街工作专班,每晚10点至次日凌晨3点对30余家酒吧开展重点巡查,严查接纳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等问题,有力保障了夜间治安环境。

  如今的大新街夜市,摊位整齐有序,价格公开透明,环境卫生整洁,“舒心、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让游客来得开心、吃得放心、玩得舒心。

  文旅融合激活新动能 烟火气中彰显文化味

  “没想到在夜市还能看到这么地道的民族歌舞!”来自甘肃的游客李女士拿着手机,兴奋地记录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这是饮马街街道推出的“夜时光·YEAH拾光”主题活动现场,民族服饰巡游、非遗展示、美食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西宁独特的文化魅力。

  夜经济的持久活力离不开文化赋能。饮马街街道依托辖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度挖掘文旅资源,将党建活动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成功举办“粽情祈福·乐龄安康”“银发先锋聚党心·艺润邻里庆七一”等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文创展示、民俗体验等形式,让夜市不仅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

  如今的大新街夜市,既是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地标”,也是彰显文明新风的“新窗口”。在大新街夜市的管理过程中,饮马街街道以“党建+夜经济”的创新实践,让服务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风向标”,使大新街夜市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全省知名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