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乡寺尔村冷链库推动2600吨马铃薯反季上市,东山村淀粉厂全自动生产线带动20余名妇女家门口就业。”10月11日,时值马铃薯丰收季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马铃薯全产业链,当地在种植、销售、加工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聚焦马铃薯产业发展,互助县通过双垄覆膜技术实现每亩增产250公斤,建成2333公顷“种薯培育—加工—销售”闭环基地。除马铃薯产业外,互助县立足资源禀赋,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将“土招牌”变成“金名片”。互丰集团“青杂”系列杂交油菜亩产相较对照组高100公斤且远销蒙古国、俄罗斯,汉尧粮油通过绿色种植将出油率提升至38%,延伸出油菜花旅游、文创等新业态,“互助油菜籽”地理标志认证实现产品增值。“互助八眉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互助县14家规模养殖场联动8000户养殖户,构建起“保种—繁育—加工”集群,形成仔猪培育、鲜肉加工、真空包装、电商拓销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高原黑猪”香飘全国。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品牌兴农典型案例”,“互助产”成功打响“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
同时,深化农技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每年开展田间课堂超千场,覆盖种植育苗、病虫害防治全流程。五年来,互助县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56名,带动3.6万户农户抱团发展,让实用技术成为群众致富“金钥匙”。
此外,互助县还大力推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深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36个残膜回收点,年回收旧地膜202万公斤、回收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通过生物质燃料加工、养殖饲料转化实现“变废为宝”。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71.8公顷,十年累计改造农田3.33万公顷,农业机械化率从50%提高至77.6%。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