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
一碗热饭暖“夕阳” 各族老人乐融融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芈 峤    发布时间:2025-10-08 10:25    编辑:路国珍         
老人们其乐融融地吃饭。栾雨嘉 芈峤 摄

  9月22日中午,正值饭点,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塘镇的老年幸福食堂,饭菜香气萦绕鼻尖。食堂员工手脚麻利地盛起软糯的麦仁粥,从蒸箱里取出冒着热气的包子,将饭菜一一摆上托盘,稳稳送到每一张餐桌前。此时,桌上早已坐满汉族、回族、藏族老人,不同民族的身影围坐在一起,这里俨然成为各族群众暖心相聚的“连心桥”。

  “银措,最近身体好着吧?”汉族奶奶周丽凑近身边的藏族奶奶,轻声问道。

  “挂真切(谢谢),挂真切(谢谢)!”银措笑着应答,眼角弯起,“最近身体不错,儿媳妇还带着小孙子来看我,心里别提多甜了!”说话间,周丽瞥见银措坐得靠里,伸手就把对方的饭碗和筷子递了过去。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递碗筷的小动作,将不同民族老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秉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理念,尖扎县民政局牵头打造了这所爱老幸福食堂。”望着眼前温暖的就餐场景,食堂负责人张财说:“我们每日为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每天前来就餐的有100余位老人。菜品一周不重样,热菜凉菜搭配、荤素合理配比,既符合老人清淡、低油、低糖、低盐的口味,又注重营养均衡。就像今天,除了暖胃的麦仁粥、暄软的土豆包子,还有蒜苔炒肉、清炒菜瓜、凉拌黄瓜等,都是老人们常念叨的家常味!”

  藏族老人夏吾才让刚喝完一碗麦仁粥,又盛了一碗。他边喝边忍不住感叹:“我儿女不在身边,自己做饭麻烦得很,现在每天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热乎饭,心里别提多舒坦了!”说罢,他放下筷子,抹了抹嘴角,脸上满是满足。

  张财向记者介绍,食堂成立于2021年9月7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部署,以“小食堂、大民生”为定位,聚焦尖扎县内孤寡、独居、高龄、失能的各族老人及残疾人,通过打造优质高效的老年助餐点,切实解决了他们“一餐热饭”的急难愁盼。

  张财表示,为让各民族老人吃得舒心,食堂在菜品上充分兼顾不同民族饮食习惯:每周不仅有回族老人钟爱的油香、馓子,藏族老人偏好的手抓羊肉、糌粑与酥油茶,汉族老人习惯的米饭、家常炒菜也从不缺席。在这里,老人们既能吃饱吃好,更能在饭桌上边吃边聊、拉近距离,饭香中满溢着民族团结的温情,老年食堂也因此成为多民族老人共叙情谊的“幸福驿站”。

  食堂现有39名员工,有回族、藏族、汉族等民族。所有员工均经过岗前及岗中多次专业培训,不仅熟练掌握服务技能,还具备高品质服务素养,且全员持健康证与技能合格证上岗。

  他们始终秉持“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用心服务每一位老人。尽全力保障到食堂老人的用餐需求外,还针对居住在幸福小区且不便到食堂的207名老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

  日常送餐时,他们更是把细节做到实处:送餐员会提前根据老人民族饮食习惯分装餐食,并套好保温袋,确保送到时饭菜还是热乎的;上门时总会轻叩房门,递餐时不忘叮嘱“饭还热,慢些吃,有需求随时联系我们”;看到独居老人,送餐员还会顺手帮着把门口的垃圾带下楼,让一餐热饭之外更添一份暖心。

  “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烟火气里扎根。”张财说,“我们要让‘共餐’变‘共情’,让‘民生服务’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

  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老人们会齐聚食堂热闹过节。除此之外,张财还组织身体条件允许的10位老人到甘肃刘家峡开展团建活动。一路上,汉族老人帮藏族老人拎随身物品,回族老人主动分享自己准备的水果;到了刘家峡,大家一起欣赏湖光山色,各族老人用不同的语言赞叹美景,员工们则用镜头记录下这些跨民族相伴的温馨瞬间。这场团建不仅成了老人们放松身心的旅程,更成了加深民族情谊的纽带。

  此时,老人们的谈笑声、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响,与窗外的秋风、屋内的暖意相融,勾勒出“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生动的民生图景。在这里,一碗热粥、一个包子,不仅填满了老人们的胃,更装满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温暖承诺,在每一顿饭菜里、在各族老人的笑脸中深深扎根。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