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海东市】严书记和他的“致富菜”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胡晓玲    发布时间:2025-09-23 07:17    编辑:管理员         

  清晨,高原的天空还未完全透亮,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新添堡村党支部书记严积春已经站在地头。他抓起一把土,仔细捻着湿度,手指过处,罗马生菜的嫩叶上露珠滚动。“这批菜娇贵得很,但再娇贵也没市场金贵,下午冷链车就来,48小时后直供香港超市。”

  五年前,这个高原村落还深陷“种粮产量低、种菜难度大”的困境,如今却成为辐射全镇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010年,严积春在县里培训时第一次听到“冷凉蔬菜”的概念。专家一句话点醒他:“高原气候不是劣势,是发展错季蔬菜的独特优势。”

  回村后,他提出了种植蔬菜的提议,并决定由村党支部成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带头试种。村民大会上,响应者寥寥。“高原上种菜?怕是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严书记,你们要种自己种,我们的地还要种青稞。”面对村民们的质疑,严积春只是默默带着支部委员流转了1.33公顷(20亩)地,开始试种蔬菜。没有技术,他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没有市场,他就自费前往西宁、兰州等地对接。第一个播种季,大家吃住都在地头,皮肤晒得脱皮,终于换来了第一茬西蓝花的丰收——亩产收益达到2000元,是传统作物的3倍。

  党员哈成玉还记得严积春带着大家参观示范田时的情景:“严书记掰着菜叶子让我们看,说‘党的政策好,但更要我们自己争气’。那天之后,我家10亩地全部改种蔬菜。”

  产业起步后,严积春推动党支部建立“1+N”党员带富机制,支部委员和党员种植户组建技术服务队,将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联系户,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党员把技术送上门,我们种菜更有底气了。”种植户王春梅说。

  在党员示范带动下,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320万元实施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修建蔬菜工作棚、保鲜库、制冰房各1座,配套全链条设施设备。目前,新添堡村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公顷(300亩),产品远销北京、江苏、上海、香港等地,年销售额达75万元。

  一棵菜带富一方人。严积春算了一笔账,基地常年用工30多人,季节性用工2000多人次,每年发放劳务工资40多万元。周边乡镇的蔬菜都运到这里进行保鲜仓储、分拣包装,然后空运出省,小小的新添堡村成了区域蔬菜集散中心。

  通过党建联盟,新添堡村辐射带动岔尔沟门村、山城村等周边村庄发展种植产业,甚至哈拉直沟乡、五十镇等周边乡镇产出的冷凉蔬菜也运至新添堡村进行加工销售。

  “今年,我们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到了395亩,明年我们要扩建500亩基地。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加油干,让‘互助冷凉蔬菜’品牌越来越响。”严积春说。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