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西宁市】锚定品牌创建 擘画“村改居”社区治理新图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贾桂蓉    发布时间:2025-09-23 07:22    编辑:管理员         
1社区文化艺术团。

  作为全省最大的搬迁安置社区,西宁市湟中区康川街道聚焦破解“村改居”社区治理难题,以“红动康川·多元联治”党建品牌为统揽,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党工委统筹、社区主导、物业协同、物管会监督、居民参与的“五位一体”治理体系,着力打造“组织强、服务优、治理好、民心聚”的和美社区。

2手工编织工坊。

  强引领 构建全域覆盖治理体系

  “物业只是表象,好不好要看党员强不强。”在康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焦变丽眼里,搬迁安置社区要抓好物业服务就必须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把发挥党员作用作为关键,引领群众重塑认知,融入城市。

  针对搬迁安置后居民思想转变难、小区人口流动大、基层治理力量弱等现实困境,康川街道党工委积极构建“1+3+N”组织体系,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3个社区党总支为枢纽,N个共治单位、物业党支部、网格员队伍等为延伸,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

  推行“红色物业”标准化服务,组建“红色快修队”“红色巡逻队”等10支党员服务队。为精准对接特殊群体需求,创新实施“色系管理”服务法,构建“红黄绿”分级服务台账,将党员业主身份与色系管理体系深度绑定,聚焦特殊群体生活痛点,定期上门开展暖心服务。同时,以传统节日为纽带搭建邻里互动平台,将关怀与温暖送到家门口,用一系列贴心举措搭建起坚实的党群连心桥,为特殊群体织密织牢生活保障网,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业委会组建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康川街道物业服务监督质效。今年年初,康川街道办事处参照省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制定《康川街道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运行办法》,通过“群众自荐+联名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推荐选举产生47名首届物管会委员,明确物管会“民意收集、服务监督、纠纷调解”三项核心职能,5个居民小区完成全覆盖组建,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街道及时赋予物管会“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建立“年初公开承诺、年中业主观摩、年底集中评议”全流程监督机制,督促物业企业年初向物管会和居民公开承诺服务清单、收费标准、公共收益用途等15项内容,每季度组织业主代表实地查看保洁养护、设施维修等服务进展,年底由物管会牵头开展满意度测评,并与物业企业合同续签挂钩,倒逼物业企业认真履职、倾心服务。在物管会成员的监督协调下,今年以来辖区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67%,物业费收缴率从15%提升至82%。

3社区干部入户服务。

  抓落实 打造多维联动治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康川街道科学划分3大综合网格、25个专属小网格,形成“大网格统筹、小网格落实”的治理格局。同时,配齐配强治理力量,将社区“两委”班子、专职网格员及183名楼栋长纳入网格队伍,建立“社情民愿”专项台账,每日收集居民诉求,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闭环管理,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重点关注群体,探索创新矛盾潜患“六类人群”帮控工作法,精准制定帮扶与管控措施,加强与公安、法庭、司法、学校等共治单位联动协同。建立常态长效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由街道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围绕信访积案、重点领域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开展集中治理攻坚,形成信息共享、对策共商、同题共答的治理格局。

  狄占花是康川街道海欣苑社区的一名残疾人党员,她平时喜爱钩织,在手工编织工坊里,她和其他姐妹们一起研究编织技艺,同时将自己的手艺心得分享给其他人。现在,她们的手工艺品成功闯入大型商场,为顾客提供私人定制,走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径。

  今年,海欣苑社区结合留守妇女多的实际,积极创建“她力量·追逐光”文化品牌,通过开设民族手工纺织课堂,搭建女性文化交流技能平台,助力250余名女性掌握实用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依托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打造“红石榴”潮汐步行街,融合多民族特色品牌,划设免费摊位68个,以“烟火气”点燃民族“团结情”。

4直播卖货。湟中区委组织部供图

  促长效 擦亮基层治理示范品牌

  “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孩子早上上学不用摸黑,老人晚上遛弯也不怕磕碰,街道把三年来未解决的事情彻底解决了,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辖区居民李文云的感触,得益于街道搭建的居民诉求处置机制。街道以“和美康川”视频号留言功能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新平台,针对网友留言较多的社区路灯“失明”问题,第一时间对接物业公司,共商维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高效完成824盏路灯修复。

  康川街道实施“一委两会”工作机制,集中破解物业监督服务短板弱项,以物管会为主心骨,组建物管会联合党支部,召开物业监督联席会,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私搭乱建等顽瘴痼疾,建立居民诉求“分类响应—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全流程处置机制。

  积极探索实行义工“时间共享站”社区互助模式,招募业主志愿者51名,通过义工服务积分抵扣物业费、兑换维修服务等方式,鼓励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参与社区治理。为提升群众诉求响应质效,出台《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单全过程管理机制》,以“全流程监督考核”为核心抓手,打破职责壁垒,构建“责任可追溯、考核有依据、整改有闭环”的管理体系,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