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小驿站”托起“大民生”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5-09-19 07:23    编辑:管理员         
1城中区“零工驿站”。丁玉梅 摄

  “我是物业的水电维修工,周末想找个兼职,咱们驿站有没有合适岗位?”不久前,32岁的马占海推开西宁市城中区零工驿站的门,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作为一名普通物业维修工,他每月工资不高,婚后生活压力不小。“听说这里能找到零活,就想来试试,趁着周末挣点补贴。”

  驿站工作人员何光银热情地接待了马占海。在详细了解他的专业技能和可工作时间后,很快从岗位库中筛选出几个匹配的兼职岗位。“您有水电、家具维修等经验很受欢迎,其实可以在‘蓝师傅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注册为维修师傅,到时候您线上就能接单。”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现场就帮马占海注册信息。

  “零工驿站真是帮了大忙!”马占海笑着说:“现在我晚上和周末都能接单,每个月能接60多个订单,收入增加了不少。”通过驿站的精准对接,他不仅提升了收入,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这个温馨的驿站,正成为越来越多像马占海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依靠的“娘家”。

  这个占地不大的零工驿站,已成为城中区灵活就业人员的“暖心窝”和“加油站”。近年来,青海省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力推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一个集信息匹配、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且运行稳定的零工市场35家,其中政府及第三方运营的29家,占比82%,月均求职人数超过4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达1.5亿元。

  作为“蓝师傅”的一员,50多岁的管建中,在家中熟练地点开手机上的平台,浏览可接的订单。他从水电工岗位退休得早,为了增加收入,时常在社区的左邻右舍间接些零活。

  “过去蹲大街‘趴活’,风吹日晒不说,还经常好几天找不到活干。现在好了,驿站平台提供这么多订单,手机刷一刷,就能接到活!”管建中笑着说,现在他每月订单接得多,挣得也就越多。

  “今年,为了扩大服务面,在人流密集、零工需求旺盛的长江路社区和东大街社区建成2个‘零工小站’,配置‘零工小站智慧就业自助求职机’,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西宁市城中区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张福萍介绍说。

  除了线上平台的构建,线下服务也在持续延伸。张福萍补充说,驿站的两名工作人员每周定期下沉社区,主动走访摸排,一边挖掘各类零工岗位,一边收集群众的就业需求。同时,他们还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提供用工指导,甚至组织像磨刀这样的便民服务活动,真正把岗位和信息送到居民身边,让零工服务更加贴心、更具温度。

  依托“线上信息平台+线下便民服务+精准供需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城中区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服务全程、要素齐备的零工就业支持网络,进一步延伸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辐射范围,促进就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今年国庆后,城中区数智化‘零工驿站’就要正式运行!”张福萍告诉记者,这一全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用工方和零工人员需求,可实现岗位精准匹配等“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服务从“线下散乱”向“线上精准”转变。智慧化零工驿站不仅提升了就业服务效率,更通过技术赋能,为零工群体构建起更加规范、有保障的就业环境。

  “零工驿站”的“升级”,正是青海省近年来持续推进智慧就业服务的具体体现。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智能手段,深入城市社区,打造零工群体看得懂、用得上,从“马路揽活”到“指尖接单”的智慧化“零工驿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省人社厅多渠道归集、更新零工岗位信息,统一发布至“零工驿站”招聘网站,定期开展“直播带岗+推岗”,为辖区内灵活就业者和用工单位提供招工候工、信息推介、岗位匹配、政策咨询、权益保障等公共就业服务。

  如今,在青海的街头巷尾,“找零活不再靠马路,指尖一点订单来。”已成为越来越多灵活就业者的真实写照。“零工驿站”不仅仅是一个找活的平台,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纽带,让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每一份技能都获得尊重,真正实现了“小驿站”托起“大民生”的暖心承诺。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