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驻村,是一场“双向奔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发布时间:2025-09-19 07:29    编辑:管理员         
1徐金良(右一)和村民在一起。贾泓 摄

  “临别之际,当我站在村委会办公室,眺望窗外那片熟悉的草山时,草已渐渐发黄,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刹那间,我猛然意识到‘本炕’这片土地早已成了心底最深的牵挂。”9月12日,已经结束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新村安置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回到原单位的徐金良不由感慨道。

  2023年6月,青海省财政厅选派徐金良至本炕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读懂”本炕是他初到本炕村的首要任务。

  本炕村是易地扶贫整体搬迁村,常住人口为108户393人,其中脱贫户有28户94人。在湟源县城居住的贺成英老两口已年过古稀,二人分别患有静脉曲张、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村东头的脱贫户张世伟,积极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是值得关注与扶持的脱贫致富带头力量……这些细节,是他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深入村里才了解清楚的,并且已深深铭记于心。

  为解决村里高龄、孤寡老人“一餐热饭”的问题,实现“老有养、食无忧”的心愿,徐金良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奔走协调、多方筹资,经过不懈努力,伴随着阵阵喜庆的鞭炮声,村里的敬老食堂揭牌运营。

  中午饭点一到,老人们陆续走进餐厅,吃上了香气扑鼻的热乎饭。正在就餐的马志英看着桌上的红烧肉、清炒西葫芦、西红柿炒蛋、酸辣土豆丝,不禁感慨起来:“以前我们老两口自己做饭,很多时候都将就着。如今村里开了敬老食堂,荤素搭配得好,菜也丰盛,离家近又方便,关键是价格还实惠。”

  徐金良始终秉持“民生无小事,关键小事是头等大事”的为民宗旨,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设置公益性岗位聘用厨师、组织工作队种植20余种蔬菜等方式,持续高质量运营村敬老食堂;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包括新建两座便民桥、改造村文化广场、安装路灯以及修缮田间道路等;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医院、残联、公益机构等入村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捐赠款物折价达8万余元。

  “驻村时,我们尝试过不少产业,终于锚定稳固传统特色牛羊养殖产业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双轮驱动’构想,同时通过争取‘以工代赈’项目等联农带农方式助力强村富民。”徐金良说。

  成功争取实施两万亩草山灭鼠项目,带动30多名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推进南山灌溉水渠以工代赈项目,带动10名群众人均增收8000元;间接推动部分土地流转费用从每亩100元攀升至1000元……这一系列举措,推动2024年28户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9700元,增速达19.48%;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9.2万元,较2023年的23万元增长27%。

  看准本炕村紧邻扎哈公路、旅游旺季自驾游客络绎不绝的优势,徐金良把创收方向锁定在“马路经济”上。在他看来,村民的收入不该只靠养殖业“一条腿走路”,开民宿、做露营经济等都是能让村里腰包鼓起来的新路子。

  于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主动争取到移动售货亭项目,还借着这个“东风”启动生态驿站旅游项目。如今,部分移动售货亭投入运营,村民靠着家门口的生意实现了创业增收。

  “驻村不是‘任务’,而是一场‘双向奔赴’——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就把你当亲人;你为村子拼尽全力,村子就会回馈你最珍贵的信任。”这是徐金良写在《致本炕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也是他两年来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的动人写照。

  9月1日,徐金良已重返省财政厅的岗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已交接,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本炕村的一草一木——正如他在《致本炕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封信》中再三叮嘱的:村里的留守老人需要定期上门体检、代买药品,留守儿童需要课后辅导和心理关怀,本炕的优势在山清水秀的“生态”里,在传统养殖的草膘牛羊上……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