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老马和他的朋友们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李树婷 金玥彤    发布时间:2025-09-18 07:17    编辑:管理员         

  马文德回村了。

  这个消息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咚”地砸进哇加滩村平静的日子里,没半晌,涟漪就荡遍了村头巷尾。大家都在议论:出去闯了二三十年,咋突然回来了?

  有人忍不住去打听,马文德也不绕弯子:“回村,带着大伙一起干!”

  “图啥呀?”

  他抿了抿嘴,眼里带着实诚:“亲帮亲、邻帮邻。大家富才算富。”

  马文德的老家哇加滩村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在藏语里,“德恒隆”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单看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偏远。眼看贫瘠的土地难以养活靠天吃饭的一家人,1995年,马文德走出大山,投奔在北京摆摊卖羊肉串的同村亲戚,一个月工资160元。干了一年多,这个年轻人靠着攒下的工资承包了个小摊位,自己当起了老板。

  凌晨4点,从搭在胡同里的简易板房里爬起来,马文德骑着自行车赶往20公里外的市场购买新鲜羊肉。切肉、串肉……下午四五点,跟着其他摊贩一起支起摊子。

  “第一个晚上就挣了100元!”现在想起这事,马文德还忍不住笑。“攥着钱躺在床上,激动得一宿没合眼,翻来覆去数了好几遍。”

  这样连轴转了一年多,年轻的马文德带着挣到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在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里,把自家的老房子翻修得亮堂堂。

  “接下来干点啥?”歇了没几天,闲不住的马文德又开始琢磨起来。

  这次,马文德决定换个地方试试,便买了一张前往湖北省武汉市的车票,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几天后,在一家青海人开的拉面馆谋到了一份打杂的差事。

  也许骨子里就有做生意的天赋,天天洗碗、擦桌、扫地板的马文德很快意识到:无论在哪儿扎根,没手艺不行。他开始软磨硬泡,求面馆的拉面师傅教他,师傅被他缠得没法,终于松了口。从那以后,他白天打杂,晚上不管多晚下班,都要在案板前练习。两年下来,手艺渐渐娴熟。

  “要是能自己开一家拉面馆就好了!”学成之后的马文德想另立门户。可手里没本钱,有想法也只能小声说说。没想到,这话被面馆旁边开电话亭的雷哥听了去。雷哥拍了拍他的肩:“兄弟,咱俩合伙咋样?我这儿有8000元。”

  很快,一拍即合的两个人回到了雷哥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在一所学校门口开了家拉面馆。雷哥跑堂收钱,马文德守着后厨拉面。从早到晚,两个人忙得脚不沾地。一年下来,不仅挣回了本钱,还多赚了好几万元。

  渐渐摸透了拉面馆的经营门道,马文德开始折腾着“挪窝”:从荆州到武汉,又从武汉回到荆州,兜兜转转几年,2017年,他又回到了最初学艺的武汉,在武昌区水果湖畔开了家属于自己的拉面馆。

  日子安稳下来的一天,武昌区水果湖街道放鹰台社区党委书记叶玮来店里吃面。从拉面的手艺聊到各自的经历,两人聊着聊着就热络起来。一段段家常话,把两个人的距离拉得很近。

  “小马,你是外地人,又是少数民族,但来到我们这儿,就是社区的一员,有困难就找我们,社区有活动,你也积极参加。”临走前,叶书记叮嘱道。

  久违的归属感让漂泊的马文德心中涌起一股暖意。那以后,水果湖畔多了个熟悉的身影:每天关店后,马文德总会拎着垃圾袋,沿着湖边捡垃圾,成了社区里最热心的志愿者。

  就在这个青海人渐渐融入社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当整个城市按下暂停键后,马文德主动拨通了叶书记的电话。

  “书记,我能帮上忙吗?”

  当时,马文德一家老小都在武汉,叶书记怕他有危险,婉拒了他的好意。可几天后,眼看社区物资越来越紧张,他又打去了电话,语气带着着急:“书记,社区安置了滞留旅客,我知道物资紧张。我的冷库里有牛肉、面粉,还有速冻水饺!”

  叶书记拗不过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做好防护,才让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负责给滞留旅客送餐。

  一天晚上,马文德刚回到饭馆,电话突然响了。

  “小马,有个情况……”电话那头,叶书记的声音焦灼中透着为难。原来,小区里有位老人确诊了,得立即送医院,可大伙都在忙,没人能抽开身。

  “没事,我跟你去。”几乎没有迟疑,穿好防护服,马文德载着叶书记立即赶往目的地。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帮他换好衣服。蹲下身把老人背下楼,稳稳放进车里,一路往医院赶。直到完成任务,他这才发现自己的双腿还在打颤。

  怕吗?

  马文德也说不清,只知道当时不能往后退。

  没想到,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马文德找到了答案。

  社区里有位下半身瘫痪的老党员,一直在医院治疗,疫情发生后,看到医院床位紧张,老人主动提出出院:“我都80岁了,帮不上啥忙,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可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社区车辆又紧张,谁去接他回家?

  “我去!”马文德当即应下。虽然心中满是敬意,可透过蒙蒙细雨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时,马文德眼底有些潮湿,他很想说些什么,却又堵在喉咙口。

  回去的路上,当老党员得知马文德就是社区那家青海拉面馆的回族老板时,沉默了很久。再次开口,声音已经有些哽咽。

  “说来惭愧,我对你们这个民族并不了解,更别说打交道了。从来没想过,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会是一个回族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接我回家。”

  听到这话,马文德的泪水也止不住了。接下来的那几天,这番话总是回荡在耳边。突然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打来了,是当地的组织部门听说了他的事迹。

  “啥叫火线入党?”

  电话那头解释完,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位老党员的身影,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愿意。”

  有了新身份,马文德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也更有干劲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他的故事在武汉的“拉面人”圈子里传开后,有不少人也想出把力。很快,马文德和20多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起一支志愿服务队,采购物资、捐款捐物,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就像湖北省颁给他的荣誉证书中写的那样:不惧风险、不计得失,以实际行动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在鄂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做出了表率……

  疫情过后,面馆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可夜深人静之时,马文德总会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回族、汉族、撒拉族;北京、武汉、荆州;你拉我一把,我帮你一下……这20多年的经历仿佛都因为这段特殊的记忆再次鲜活起来,他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人生:除了挣钱养家,还能做些什么?

  回家吧!

  看着父母头顶的那抹雪白,这个曾经一心想要离开大山的人选择回到家乡。

  “回去干啥?”家人问他。

  “搞养殖、搞旅游。”这次,马文德学会了一个新名词:乡村振兴。

  流转土地、治理荒滩,在卡力岗山脚下,已过不惑之年的马文德决定从头再来。2023年5月,“卡岗人家原生态度假村”热热闹闹开了业——一边经营度假村,给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边搞牛羊育肥,挨家挨户收购老乡的牛羊。

  一来二去,除了卡力岗山头的那几个藏族村,老马的朋友圈已经扩大到了临近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去年一年,靠着网络直播,马文德就卖出去1800多只羊、200多头牛。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一年。下个月,马文德就要出去收购牛羊了。德恒隆乡哇加村的养殖户里加早早打来了电话,声音里透着期待:“阿尕(藏语:哥哥),啥时候下来?”

  【手记】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马文德把他的故事讲完,午后的阳光正落在他肩头。我静静地看着坐在对面的这个中年人,心中翻涌着说不出的感慨。

  或许,当年那个被贫穷推着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从未想过几十年后,会带着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心意回到故乡。可我知道,这几十年的路,时代在变,老马也在变。那个在北京凌晨骑20公里自行车买羊肉、一门心思想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是他;那个在武汉疫情里硬要捐出冷库物资、穿着防护服接送确诊老人的是他;那个站在卡力岗山脚下,说“一家富不算富”的,还是他。

  我试着在心里为他画一棵“生命之树”:“挣钱养家”是深扎在土壤里的主干,撑着他走过最苦的日子。可随着一路的遇见与经历,主干旁早已悄悄抽出新的枝芽——是拉面师傅松口教他手艺时,埋下的“感恩”的芽;是雷哥拍着肩说“咱合伙”时,长出的“信任”的芽;是叶书记说“来了就是社区人”时,冒头的“归属”的芽;更是老党员让出床位时,舒展的“担当”的芽。到后来,这些枝芽渐渐蓬勃,长成了关于“人生价值”的新模样,才让他揣着“带着大伙一起富”的念头,一头扎进了乡村振兴的浪潮里。

  这种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是拉面师傅愿意将手艺传授于他的那天?是在雷哥的帮助下开了第一家拉面馆的那天?是叶书记反复叮嘱“保护好自己”的那天?还是老党员坐在轮椅上哽咽着说“谢谢你”的那天?

  我想老马自己也答不上来。但那些人、那些事,早像种子一样落进了他心里——他永远记得那个在凌晨上车后还没来得及说清目的地就沉沉睡去的年轻护士;永远记得那个将一封厚厚的感谢信送给自己的退役军人。就是这些细碎的、温暖的守望相助,像一缕缕光,不知不觉把他的人生轨迹照得更宽,让他每次想起这些朋友时,眼里都闪着亮,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幸福与激动。

  这是老马的故事,也是他身边一群人的故事。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老马”:他们没说过什么大道理,却把“民族团结”当成了日常。你帮我搭把手,我为你出份力,一来二去,陌生人就成了朋友,不同的民族就成了一家人。

  我想,这大抵就是好故事该有的模样:藏着普通人的奋斗,裹着人与人的温暖,还能让我们看见,民族团结四个字,如何慢慢成为照亮更多人的光。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