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乡村振兴在青海】科技赋能,田间地头结出“增收果”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芈 峤    发布时间:2025-09-18 07:18    编辑:管理员         
保安镇辣椒基地进入采收期。栾雨嘉 摄

  八月末的青藏高原,秋意渐浓,却挡不住丰收的热烈。8月31日,记者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保安镇辣椒种植基地,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田间地头,细长翠绿的辣椒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淡淡的辛辣味道萦绕鼻尖。

  农户们穿梭在一望无际的田垄间,将成熟的辣椒采摘入筐。刚采收的新鲜辣椒很快在田边堆成小山,装满了一辆辆运输小车,每一份忙碌的身影里,都透着对丰收的喜悦与期待。

  “今年真是天公作美,雨水特别充足,而且咱们还跟省农科院搭上了线,有了专业技术支持,你看这辣椒,皮薄肉厚、产量也高!从上个月开始摘,估摸着还得再摘一个月才能收尾。”正在田垄间采收的村民多杰卓玛边说边麻利地将辣椒放进筐里,脸上满是笑意。

  田埂旁也格外热闹,几位来自同仁市的市民拎着袋子穿梭在辣椒丛中,不时弯腰挑选、采摘。“早就听说保安镇的航椒新鲜又够味,周末特意带孩子来体验采摘。刚摘的辣椒还带着露水,脆生生的,晚上回家就能做道虎皮青椒,比在菜市场买的新鲜多了!”市民贺玲玲语气里满是欢喜。

  眼下,基地的辣椒采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边是市民体验农趣、收获新鲜,一边是农户提前对接好销路,将采收完成的辣椒第一时间运往市场,让这沉甸甸的好收成,快速变成乡亲们口袋里的“增收果”。

魏向成向记者介绍航椒4号长势。栾雨嘉 摄

  “科技兴农,产业先行。我们始终围绕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谋划产业布局,尤其注重依托省内科研院所的力量。”同仁市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魏向成介绍,早在去年,就与青海省农科院达成合作,重点推进良种选育与示范种植,“经过反复筛选,引进试种了航椒4号、航椒8号两个航天育种品种,目前航椒4号种植面积达2.67公顷,航椒8号0.2公顷,从长势看,植株健壮、挂果饱满,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

  能让良种在高原落地生根,还离不开同仁市的“先天优势”。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种植管理;气候凉爽少病虫害,加上灌溉便利,为辣椒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为何偏偏选中这两个品种?魏向成算了一笔“细账”:这两个品种是省农科院蔬菜所育好苗后直接送来移栽的,省去了农户育苗的麻烦;作为航天育种品种,它们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就拿航椒4号来说,单株能结果20个左右,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亩产值约3万元。而且两者“各有特长”,航椒4号辣度突出、果实细长、果肉较薄,适合加工成干椒、辣椒丝;航椒8号鲜甜度高、辣味柔和,果实呈长羊角形、果肉厚实,更适合鲜食或当做菜椒。

  省农科院的帮扶不止于“送良种”。专家团队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治、科学水肥管理开展全程技术指导,还针对当地地块特点,探索小型耕作机械的田间应用,既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节约种植成本,又减轻农户劳动负担,让“良法”护航“良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除航天辣椒外,当地还种植了2公顷玉米新品种“美玉27”“秦粮糯92”,以及2.67公顷优质大葱。“这些品种受市场欢迎,既调整了产业结构、助力农户增收,也丰富了百姓餐桌。”魏向成说。

  如今,保安镇辣椒基地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样板田”:不仅通过良种推广优化了产业结构,更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补贴家用。

  “以前想挣钱得去外地打工,孩子上学没人管,现在在基地干活,离家近,既能照顾即将开学的娃,每个月还能稳定拿工资。”村民杨本的话,道出了不少务工村民的心声。他和媳妇如今都是基地的“固定员工”:杨本负责驾驶车辆,将采收的新鲜辣椒及时运往市场,保障销路畅通;媳妇则扎根田间,从辣椒采摘到日常除草、浇水、施肥,把田间管理的活儿干得井井有条。

  不止于“种得好、卖得好”,保安镇辣椒基地正朝着“体验佳、学得会”的方向升级——眼下,基地正全力打造“观光+采摘+农业科技科普”综合体,目前可容纳70人的科普教室已建成投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为后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筑牢了基础。

  从“送良种”到“传良法”,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科技赋能让青藏高原的田间地头结出“增收果”,也为同仁市乡村振兴绘就了提质增效的新图景。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