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作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科学与中国”中西部行科普活动在湟中一中举行,为18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冯起以《中国防沙治沙技术及国际意义》为题,用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讲解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模式,让同学感受到了科技治沙的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俞汉青以《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为题,介绍了中国应对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构建美丽中国的核心要素、城市水环境的主要功能等,呼吁同学们一同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以鲜活的实例揭示量子纠缠的奥秘,描绘量子计算的未来图景,带领同学们走进量子的奇妙世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宗成庆以《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为题,从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等方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人工智能科普课堂。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巨大魅力,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未来为中国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科学与中国”中西部行科普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六部门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科普活动。本次活动走进西宁市7所中小学,开展了14场科普讲座。讲座聚焦人工智能、生态环境领域,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