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委锚定西宁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定位,依托西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冷凉蔬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重点,积极打造“信用+农产品”应用场景,通过标准化评定、全流程监管、多部门协同等举措,为冷凉蔬菜品牌“赋能”、品质“上锁”,推动高原冷凉蔬菜携“西宁信用农产品”logo拓展更加广阔市场。
标准筑基:构建全链条品质保障体系
为助力西宁冷凉蔬菜“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市发改委牵头制定西宁市信用农产品评定标准,以茄果类蔬菜番茄为首批试点产品,明确主体资质、生产档案、流通追溯、包装标识等多个维度评定要求,围绕信用核心要素筑牢品质监管体系。准入环节紧盯生产主体信用状况,确保以“信用门槛”筛选优质生产主体;生产环节聚焦生产主体的合法资质与规范管理,确保生产记录完整、种植过程可追溯;流通环节强化质量监管与物流管控,保障产品从田间到终端的品质稳定。
同时,注重多部门协同联动,从申请受理到资格评定,再到公示授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各部门立足本职,强化横向协作,让信用评定既规范严谨,又高效透明,为冷凉蔬菜品质筑牢“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信用赋能:开启产业发展新空间
打造的“西宁信用农产品”logo,不仅让西宁冷凉蔬菜的品质有了“硬背书”,更激活了品牌发展的新潜力。
“信用标识”作为生产主体打开市场的“通行证”,帮助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信用评价”为农产品全流程追溯提供支撑,切实消除消费者对品质的顾虑,使选购西宁冷凉蔬菜成为具备公信力的放心选择;“信用赋能”为西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推动冷凉蔬菜从“特色产品”向“品牌产品”升级,为西宁冷凉蔬菜品牌打造注入了鲜活动能。
市发改委将持续完善西宁信用农产品评定机制,逐步扩大信用赋能的品类范围,加快推进“西宁信用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和“信用+农产品”应用场景落地,让“信用”这一无形资产变现为西宁冷凉蔬菜增值提利的“金字招牌”,成为利农惠农、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得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