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我家就在黄河边】
“守护黄河源,守护家!”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杨红霞 张多钧 潘昊 才贡加 张富昭    发布时间:2025-09-08 07:16    编辑:管理员         
卓玛写下自己对于黄河的寄语。

  终于到源头了!

  当“黄河源头”“黄河源”两块石碑出现在眼前,仿佛4591米的海拔不存在,步行2公里的疲惫不存在,只有内心的呐喊:“我终于到黄河源头了!”这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对江河源头的向往与敬畏。

  而眼前的卓玛,好似已经见惯了般,只是轻轻地微笑着,看了一眼泉眼,走到汩汩泉水旁,拿起舀水勺,虔诚地舀起泉水,洒向天空。

  藏族传统的山水文化中,将山比作父亲,将水比作母亲,因此他们对土地和河流向来充满敬畏。

  二十出头的卓玛,就住在离黄河源头约古宗列不远的地方——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她家距离黄河源头不足10公里,因此也被称为“黄河第一家”“黄河第一哨”。

  9月5日清晨7时,天边泛起鱼肚白,约古宗列的第一抹亮光从远处的山间慢慢透出,降霜的草原让本就低温的天气更添几分寒气。一片晨霭中,卓玛和妈妈已经完成每日的挤奶工作,准备将牛赶到草场。

  卓玛甩动长袖,驱赶牛群,小小的身影在牛群中是那么的不起眼。随着牛群走远,卓玛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金色的草原上。

  卓玛和妈妈、舅舅、姨妈一家人生活,家里大大小小有13口人,他们在县城有房子,在麻多乡也有房子。县城生活着适龄上学的弟弟妹妹和照顾他们的大人,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家里养的130多头牛。

  卓玛家的两栋房屋,一栋明显破旧的土坯房里面堆满杂物和晒干的牛粪,另一栋则刷着黄色的面漆,是卓玛一家居住生活的地方。

  屋外放置着两块光伏板,基本能满足家里极少的用电需求。不远处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也能让手中的电话信号满格。

  不同于大多同龄人,骑马、骑摩托、开车,挤奶、赶牛、拾牛粪,是卓玛擅长的技能,更不用提简单的家务活。

  距离卓玛家二三十米的地方有一条河流,那是一家人的饮用水源地,卓玛从17岁就开始帮着妈妈背水。

  “这条河从哪里来的?”

  “黄河源头啊!”

  河边,卓玛熟练地装水、背水,15公斤重的水桶拿一根背带就能轻松甩到肩头。

  这条源自黄河源头的河流,对卓玛一家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滋养着他们的草场,也滋养着家里的牛群。一家人在这里生产生活,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源头。

  “舅舅告诉我,我们要守护好这里,这里是黄河源头,这是姥爷告诉他的话。”

  在舅舅格求的影响下,一家人的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强。

  “因为舅舅是生态管护员,要定期去巡山、捡垃圾,我们也喜欢跟着舅舅去捡垃圾。”久而久之,守护黄河源头成为了一家人的责任。

  “你见过黄河吗?”

  “当然见过,从我们这里一直流下去了。”卓玛回答得很坚定。

  卓玛所在的曲麻莱县,黄河源头形成的水流,并未正式被称作黄河。而最远到过玉树市的卓玛并不知道黄河源头的水离开家乡后是什么样子。当记者问她是否想过离开这里时,卓玛说:“我的家在这里,我们要守护好黄河源,守护好家。”

  采访结束,卓玛用藏语写下“我家是黄河源头的第一家,我希望黄河沿岸的同胞们守护好黄河。”这是她想对居住在黄河边的人说的话,也是他们一家人一直在做的事。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