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7万亩,创五年内最大规模,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良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为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我省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分类有序开展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严守耕地红线。
在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下细沟村,经过改造后的高标准梯田依山就势、整齐划一,呈现出“路相通、渠相连、能机耕”的新面貌。这一转变,正是我省推行“小块并大块”土地整合模式的体现。通过将原本分散零碎的小块坡地合并成集中连片的大块农田,并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有效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利用。在此基础上,机械化集约化耕作得到广泛应用,昔日效率低下的传统耕种方式被革新。如今,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能够顺畅地进入田间作业,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我省还加快省级样品库、数据库建设和成果汇总,加快完成土壤“三普”工作,制定出台盐碱耕地治理专项实施方案,推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盐碱耕地治理试点工作,抓好盐碱耕地改造提升。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