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党旗领航】“三链”联动 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西宁市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践路径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杨玉国    发布时间:2025-09-02 07:05    编辑:管理员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兴领域迅速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流动党员在各行业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也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西宁市从延伸组织管理、拓展学习教育、深化关心关爱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践路径,引导激励他们始终保持奋进状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流动党员集体学习。西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一人一档延伸“管理链”

  前不久,从四川省成都市到青海省西宁市务工的党员廖宏伟,很快就接到了西宁市城东区大众街街道党务干部马艳慧的电话,与他核对“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内的党员基本信息,并做好报到登记和接收纳管工作。

  点开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内记录着每名流动党员外出的原因、外出时长、流出流入地点和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为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跟得上,西宁市依托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实行“一人一档”,按照流出地填报、流入地审核的方式,明确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信息、流出时间、流动路径和参加活动等情况,并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资料,抓实流动党员动态管理。

  随后的时间里,廖宏伟时不时会收到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发送的信息,既有相关纪律提醒,也有对思想状况的关心关注,还能参加流动党员党支部的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

  在做精做好流动党员“一人一档”的工作过程中,西宁市还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城东区韵家口镇党员张善强到西藏易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务工,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时,他带了一封流出地党组织开具的特殊“介绍信”,信上既有对他基本情况的介绍,也有和流入地党组织、用工单位结对抓好“三向共管”的建议和措施。

  “三向共管”是西宁市城东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抓手。党员外出后,所在党组织积极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和用工单位,在外出期间共同加强教育管理,督导流动党员及时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实现教育管理全过程、无盲区。

  着眼党员外出时间长、工作岗位不同、不便于集中等情况,西宁市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对接,对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实行差异化管理,确保党员到哪里,组织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流动党员进行交流研讨。西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创新形式贯通“教育链”

  “你的快递到了。”今年5月,正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务工的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党员曹忠海,收到了一份来自组织的关怀。打开一看,里面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学习资料,以及一些推荐学习书目。手捧资料,曹忠海说:“党员走到哪里,组织关怀跟进到哪里。这份学习礼包,既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督促我在异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湟中区拦隆口镇党委副书记汪海燕介绍,每年初,他们都会指导在外流动党员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和必读理论书籍清单,统一购置书籍和学习资料,通过快递邮寄、送学上门等方式向流动党员赠阅,让他们及时学习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今年,拦隆口镇向流动党员寄送学习书籍200余套,引导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外出期间,曹忠海经常会收到村党支部书记严义萍推送的学习链接,这让他在务工期间也能突破时间、地域限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获取学习资源,做到异地同步学习不间断。

  为充分满足流动党员学习需求,西宁市根据流动党员行业领域特点,运用省、市党建数字化平台精心打造了线上“指尖课堂”,实时推送学习内容,让教育触角延伸至每名流动党员。

  前段时间,远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务工的湟中区土门关乡党员王文春,接到村党支部书记通知,要求参加全市流动党员线上培训班,这是西宁市运用党建数字化平台,打造的教育“云课堂”,让在外流动党员千里共上一堂课,“线上”同步参加组织生活。

  人员在流动,教育不断线。西宁市还积极推动流动党员“双向”赋能,推行理论联学、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丰富“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形式,有效平衡工学矛盾。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西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关心关爱深化“服务链”

  “没想到我和妻子在外务工期间,积压5年之久的土地租赁纠纷,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得到了彻底化解。”今年6月上旬,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党员杨增奎心中挂念的事,在组织帮助下圆满解决。

  此前,杨增奎与本地村民尤某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将0.2公顷(3亩)耕地租赁给尤某,尤某近5年未支付土地租赁费。由于诉讼程序较为复杂,一直在外地务工的杨增奎无暇顾及。镇党委了解情况后,及时安排村党支部书记与他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调解工作,很快双方当事人就租赁费纠纷重新达成了协议。

  无独有偶。正在西宁市城中区务工的河南籍党员肖双强,此前和同乡与某劳务分包公司签订务工协议,工程完工后,因撤场与施工单位存在工程款支付纠纷,导致他们25名工人工资被拖欠。前不久,在城中区南滩街道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刘德花的帮助下,通过城中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协调,帮他们追回了薪资。

  据了解,城中区委组织部每月都会收集汇总流动党员的现实需求,掌握生活工作情况、了解所忧所盼、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辖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点),为流动党员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务工信息、创业就业和权益保障等便捷“一站式”服务,提供留守儿童关爱、技能培训、健康随访等针对性帮助,为家庭困难的流动党员申请困难党员补助,真正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前不久,正在江苏苏州务工的湟源县城关镇党员王秀玲,在自己“政治生日”那天收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生贵发来的一条关怀短信:“今天是你入党第12个年头,感谢你结合自身优势和技能特长,带领村民远赴江苏务工增收……”看到信息的那一刻,王秀玲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近年来,西宁市从做实精准服务入手,在重大节日、重大任务和党员“政治生日”等关键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关怀活动,尤其是关注流动党员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注重帮助解决看病就医、入学教育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鼓励更多流动党员在外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积极发挥各自领域优势,更好地践行“远行不忘责,流动而有为”。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