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擎“干”字大旗强担当 秉“民”本初心惠万家
——青海民和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1 07:05    编辑:管理员         

  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以“干”字破除路径依赖,凭“四个树立”筑牢担当根基,让干部队伍在项目建设、生态保护一线淬炼真本领;以“民”字校准发展坐标,靠“五个开创”破解民生难题,从教育医疗提质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画卷徐徐铺展;以“实”字夯实发展底盘,借“四个转变”激活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治理模式向优向新。

  如今,民和正以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稳步前行,书写新时代县域发展崭新答卷。

  “干”字当先 “四个树立”强担当

  “树立民和新形象,要把‘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视为铁律、把‘担当’作为自觉,干就干出样子,干就干出成效,奏响‘干事创业’最强音,唱响‘奋勇争先’主旋律;使‘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民和积蓄成势、蔚然成风……”8月8日,中共民和县委十七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树立”,就是对该县以“干”字为内核的“动员令”。

  去年以来,在灾后恢复重建、防汛抢险、避险搬迁等工作中,民和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机不可失的紧迫感、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办好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难事好事,凝聚起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这也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9.6亿元、同比增长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亿元、支出22.24亿元等一串亮眼的数据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民和县抓项目、促招商,多批次开展项目谋划等举措背后,把稳增长放在首位。聚焦全年投资任务,推动109个重点项目加力提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2亿元。聚焦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谋划2025年项目136个103亿元、“十五五”项目789个1050亿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招商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带动相关单位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超70亿元。

  上半年,以延链补链推动转型升级,通过促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等举措,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完成粮食播种51.23万亩(1亩≈0.067公顷)、蔬菜种植3.71万亩,1万亩膜侧小麦喜获丰收,342吨特色蔬菜走出国门,冷水鱼产量实现新高,养殖出栏量稳步增长,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3个,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5.5%,排名全市第一。

  上半年,全力打造以电解铝、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为主的现代化产业集群。青海亚太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88.44亿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企业申报转型升级、特色产业等项目53项,培育中小微企业21家,1家企业入选全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企业跻身全省第三批创新型企业。

  “民”字为核 “五个开创”惠民生

  “开创新局面,全县上下要把优良作风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生动实践,放下架子走基层,迈开步子访民生,扑下身子办实事,以实干担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持之以恒锤炼过硬作风,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实际行动,重塑‘崇廉尚实、正气充盈、弊绝风清’的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县委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对全县党员干部来说是击鼓催征,对各族群众来说是党委政府“初心为民”的行动更加具象化。

  ——统筹推进岗位开发与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1445人,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47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47万人次。“两碗面”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815万元,新增门店1162家。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组建县校立体教研体系,川垣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中高考顺利完成,3855名学生升入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500分以上考生较上年增加118人,5名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

  ——新识别监测对象141户669人,累计消除风险3865户6015人,风险消除率64.4%,县域内住院占比达76.28%。动态调整低保及特困对象2800余户,发放社会救助金689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67万元。

  ——2个房产项目开工建设,黄河大道人才公寓全面建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建成充电站20座。史纳公园开园迎客,一批小游园、小绿地完成改造。

  ——科学管理“三无”小区,打造省级红色物业示范点3个。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城区园林、市政设施等区域管养体制更加顺畅。

  ——编制完成4个乡镇和62个村庄规划,633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154座农村户厕建成投用。官哈公路燕官段、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乡村颜值持续提升。956户避险搬迁任务加速推进,19个集中安置点585套房屋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全部建成。

  “实”字托底 “四个转变”促发展

  “筑牢政治忠诚、练就过硬本领,奋力实现思想观念大转变、实现工作作风大转变、实现工作质效大转变、实现干群口碑大转变……”县委书记的这番话,折射出民和县广大党员干部在巩固拓展“七项惠民行动”中磨砺党性,以坚强党性的“有我之为”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1至7月,民和县农体文旅商深度融合,桃花源街市火爆出圈,举办“青藏游·从民和走”等各类文旅活动200余场次,吸引游客340万人次、旅游收入9.8亿元,均增长20%以上。发放以旧换新补贴1101万元,撬动消费8019万元。销售商品房19.22万平方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同时,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擦亮魅力民和生态名片。绿色屏障不断筑牢。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完成国土绿化3.53万亩、义务植树8673亩,栽植苗木80万株。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严格落实抑尘、减煤、禁燃、治企等源头防控措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2%。黄河、湟水河出境断面Ⅱ类水质、III类水质达标率达100%。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成投用,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外向经济持续发展,与甘肃省红古、永靖等县区的多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借力“一带一路”等,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完成外贸出口额1.6亿元,同比增长270%。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开办企业手续免费寄递、免费刻章等服务广受好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卡制度、专班化服务。高效办结政务服务事项18.62万件,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755户。减免企业税费909万元,清欠企业账款2569万元,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民和县委宣传部)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