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棵守护“树” 四季好“风景”
——贵德县社会治安综治中心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顾植霞 潘玲 拉毛措    发布时间:2025-08-28 06:58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828054753工作人员“下沉”一线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综合研判后化解纠纷。贵德县社会治安综治中心供图

  8月的贵德秋阳正好,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社会治安综治中心(以下称“综治中心”)五楼诉调对接室门口,河西镇红岩村村民雷虎向调解员赵敏慧连连道谢——困扰他家四年的四万元欠款纠纷,经两次协调,终于拿到逐月还款的书面承诺。

  “打官司太麻烦,父母年事已高,我又在外工作,追款真是难如登天。幸好有县人民法院调解员帮忙,欠款才有着落。”雷虎的言语里满是欣慰。

  送走雷虎,赵敏慧转身回到办公室,还有两位群众等候咨询,墙面“两手相握”的标识格外醒目。

  从五楼逐级而下,医疗纠纷、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服务、婚姻家庭等12个多元功能调解室分布各层,精准承接社会治理中的“高频议题”,串联起群众最迫切的矛盾化解需求。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南州紧紧围绕学查改一体推进,以综治中心为载体,聚焦“群众办事多地跑、多头跑、反复跑”“部门联动不畅、服务质效低”“解决急难愁盼时效差、效果差”等瓶颈问题,全力攻坚整治。今年7月1日,贵德县综治中心实现标准化运行,在纾解群众信访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提升群众幸福感与安全感等方面切实发挥解忧暖心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好评与赞誉。

  站在综治中心楼下,往来群众或带着愁绪进来,或揣着笑容离开,而这栋楼正像一棵扎根在贵德的“守护树”:15个常驻单位、17个轮驻单位构成“主干”,各楼层调解室是紧密相连的“分支”,调解员则像形态各异的“树叶”,“吸附”群众烦恼,守护万家幸福。

  这棵“树”,立得稳

  走进一楼服务大厅,对门墙面的公示牌清晰标注每周常驻、轮驻单位及工作人员。综治中心以“常驻+轮驻+随驻”的动态机制,搭建起集法律咨询、纠纷调处、劳动仲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

  过去,群众化解矛盾常“跑断腿”:医疗纠纷找卫健、婚姻矛盾找民政、劳资问题找人社,还可能遭遇“踢皮球”。如今,中心将全县单位“拧成一股绳”,制定“导引台初筛—按类派单—复杂联调”流程,无论农民工讨薪还是草场纠纷,都能精准分流至对应调解室。

  7月中旬,外卖小哥在人行道抄近道撞伤小女孩,孩子头部擦伤就医后,双方就医药费协商不下,女孩家长情绪激动。中心工作人员先安抚情绪,让家长安心照料孩子;待孩子出院后,迅速抽调市场监管局、法律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信访、法律监督五部门人员,在警调对接室联合调解,对照合法医疗票据核账,最终促成8000元赔偿协议,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满意离去。

  “综治中心基本具备了矛盾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的功能,真正能让群众进一扇门、跑一栋楼、办所有事。”贵德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马绍林说。

  这棵“树”,扎得深

  “下沉”,是记者在采访中听调解员们说得最多的词。要是说中心的统筹是“主干”,那“下沉”就是这棵树往基层扎的“根”——到现场去,把矛盾化解在田埂上、院落里。

  综治中心警调对接室的民警旦增给先,拿起桌子上一本厚厚的“下沉工作登记表”,他翻到8月20日那页,指着记录说:“有些事,不到现场根本说不清。”

  8月15日,河西镇上刘屯村村民刘国庆在镇上维修店换了刹车系统,17日便出现故障。8月20日,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当即联合县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市场监管所执法干部“下沉”维修店,经过调查,大家一会儿就得出了结论:是零件质量有问题。店家脸有点红,当场就答应给刘国庆600元补偿款。“我还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赔偿了。”刘国庆接过钱时,反复说着“谢谢”。

  为提升实效,综治中心实行“红黄绿”分级管理,对复杂、跨领域或基层难化解的纠纷,“吹哨派单”调度力量下沉;还建立“村(网格)上报—乡镇分流—县中心调度”直报快处通道。据统计,联动下沉机制运行以来,累计下沉26次,覆盖全县20%以上行政村,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这棵“树”,有温度

  综治中心的温暖,藏在每个调解室的小细节里,藏在调解员的一句话、一杯茶里。

  二楼婚姻家庭调解室,温暖灯光映着舒适座椅,像走进自家客厅——这里由县民政局和县妇联联合驻点。“许多人来时憋着气,我们会用很长的时间耐心疏导,能挽救一段婚姻,我觉得值。”调解员南措吉说。

  五楼诉调对接室,轮驻法官肖红一上午连轴转,送完原告接被告,耐心讲解订婚费退还的情、理、法。她桌上的诉求表写满细致标注:“电话没打通稍后再打”“26日已解决……”“每天解决几件事,特别有成就感。”肖红的话里满是责任。

  “截至2025年8月12日,贵德县线上线下的信访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60.87%。”贵德县信访局局长杨贵林介绍,自贵德县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今年前7月综治中心受理的87件矛盾纠纷已全部化解。

  如今,这棵“综治大树”仍在生长:“主干”更粗,新增“互联网+调解”平台,群众可“线上找服务”;“树枝”更长,“流动调解室”进驻黄河景区、牧区定居点;“树叶”更密,吸纳更多懂民族习俗的“本土人才”。

  这棵不断生长的“综治大树”,不只是社会治理的载体,更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它以作风之变破“多头跑”之困,以效能之升解“愁难盼”之忧,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把“为民服务”的承诺刻进每一次调解、每一次下沉,既守护了万家幸福的“四季风景”,更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根基。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