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来自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根据最新全国城市信用监测结果,青海省西宁市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1位,较近五年最低谷跃升13位,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背后,是西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补短板”到“创特色”的扎实步伐,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西宁将信用体系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水平的“关键棋”,全力打造“2+1+N”特色模式。针对监测指标中的薄弱环节,西宁列出问题清单、细化整改措施,通过“跑动对接”机制主动争取省信用中心技术支持,推动关键指标全面提升。严抓信用信息归集应用,2025年以来已累计归集962万余条信用数据,公示重点职业人群、机构及领域信息1171条,A级纳税人、失信被执行人等守信激励与严重失信信息2万余条,“红黑名单”让诚信约束更有力。
与此同时,西宁在科研诚信、房地产、生态环保等领域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提升治理精度;在招标投标、公务员录用等场景开展信用核查966次,让“凡办必查”成为常态;更推出信用修复服务8382次,帮助企业重拾“信用名片”。以“信用+”点亮民生场景:“信用+政务服务”通过“营商环境市民说”提升办事效率,“信用+物业”推动小区管理提质,更多惠企利民应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信用有价”。
“我们将继续深化‘信用+’场景,加强诚信宣传,让‘讲信重信’成为西宁的城市底色。”西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体系建设将持续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动能,助力城市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