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刚建成投用的数字档案室内,村干部手指一点,就能一键调取土地确权档案、脱贫攻坚档案、声像档案等,这是全省首个村级档案数字化加工示范点。项目落地后,解决了以往档案存放分散、查询效率低下等村级档案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各类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存放、“一站式”查阅,为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互助县以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便利化为导向,结合全省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投资4万元在五十镇班彦村建成村级标准化档案室,探索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和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
该项目配备档案柜、查档桌、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并组建“兰台党员先锋队”,通过高精度扫描、著录、标引,成功生成规范电子档案26269画幅,初步实现了全省首家村级档案数字化管理。整理完成班彦村2014年至2024年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等各门类档案共652卷(盒)510件(册),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共7册。建立村级档案安全保管、查借阅、保密等8项制度,完善档案查借阅、典型事例登记等“七簿一册”。同时,将档案数字化加工重点放在查询需求大、利用频次高的实用性档案上,以数据挂接系统实现“一键检索”,大幅提升群众查档效率,助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