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绊跤项目(回族式摔跤)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拉开战幕。
踏入场馆,偌大的场地里已涌动着渐浓的热意。看台上座无虚席,“办好第八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红底白字的标语格外醒目。
记者注意到赛场中间,深蓝色的专业摔跤垫已铺设完毕。垫子表面柔软且富有弹性,既在运动员激烈对抗时提供保护,又为发力、翻腾提供扎实支撑,如同坚实的舞台见证每一次竞技瞬间。
力量的对峙。李兴发 冉志敏 栾雨嘉 摄
当天,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11支代表队在这里开展56公斤级、68公斤级、75公斤级、82公斤级、90公斤级、90公斤以上级六个级别的绊跤比赛。
运动员依次完成检录、入场、穿跤衣等流程后,一场场两两对决的较量便正式开启。
在90公斤以上级的绊跤中,来自黄南州代表队的才让多杰与海北代表队的加若太的对决很是精彩。
上场后,两位选手目光如炬,紧紧锁定对手,浑身散发着蓄势待发的气势。比赛随即开始,双方弯腰,压低重心,迅速靠近,展开激烈角力。
红方的才让多杰眼疾手快,双手寻找时机精准地抓住蓝方加若太的手臂与衣襟,试图限制对方的行动,同时,他的脚步灵活移动,寻找着最佳的进攻时机。趁加若太还未来得及反应,才让多杰用右脚朝内勾加若太的左腿,顺势向自己的左侧扭转加若太的身体将他摔倒,加若太瞬间跪倒在地。
“红方得一分!”裁判出示成绩。
随后,才让多杰似乎摸清了加若太的破绽,以这动作再夺一分。
加若太才意识到后,立马加强了对左腿的防御。但此时才让多杰又换了策略。才让多杰再次抓住加若太肩膀的衣襟,将右脚插入加若太两腿之间,先后朝其左腿、右腿勾去,试图破坏加若太的下盘平衡。但加若太汲取前两个回合的经验,加大了对腿部力量的控制,才让多杰未能将他绊倒。
紧接着,才让多杰又将右脚插入加若太两腿之间,连续两次勾扫对方左腿,仍未成功;随后他抓住加若太重心不稳的间隙,猛地发力一推,顺势将其撂倒。
“红方得三分!”因为动作干净利落,裁判出示三分示意。
比分占据优势的才让多杰信心倍增。才让多杰左手先控住加若太衣襟稳住上盘,趁对方重心落于右腿之际,用右手迅速扣住其右大腿,随即借势转身,一把将加若太撂倒在地。黄南队又得一分!
6:0,黄南队才让多杰获胜!观众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为红方选手这精彩绝伦的绊跤技巧喝彩。
“绊跤规则是谁先得六分谁赢,以将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动作质量得1分或者3分。如果将对方摔倒,自己保持站立平衡,则该动作得3分,若摔倒对手但自身失去重心,则得1分。”青海省摔跤协会秘书长张全强介绍。
“昨天比了北嘎(藏族式摔跤),今天又看了绊跤(回族式摔跤),这几天下来,能看出这两项运动的区别了吧?”张全强乐呵呵地问。
他进一步解释,北嘎和绊跤的规则截然不同:北嘎要求运动员抓好把位后就不能松开,发力主要依靠上肢和胯部,且不能抱腿、绊腿。像双手举过头顶转两圈再将对手摔倒,算得上是北嘎里比较高级的摔法,但整体来看,其技术相对单一。
而绊跤则格外强调手脚动作的紧密配合。上半身用双手控制住对方,限制其活动;下盘再用脚和腿施展勾、别、缠、踢等各种巧妙绊法,最终将对手摔倒。
张全强表示:“比起北嘎,绊跤的技术多变,更具观赏性;北嘎和绊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特色浓郁,是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这两项运动不仅考验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更对他们的技巧、灵活性以及时机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河南县代表队的蒙古族队员扎西东智难掩喜悦:“在自己的家乡比赛,特别有安全感。看台上,藏族、回族、蒙古族的兄弟姐妹为我加油呐喊助威,让我信心满满!更难得的是,通过这场比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摔起跤来是对手,场下却能凑在一起聊技巧、谈家常,这才是真正的‘以跤会友’,各民族的心更近了!”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