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星园小区入口处,新安装的金属导视牌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清晰标注着楼栋与单元号。“以前送餐像走迷宫,现在看一眼牌子就能定位!”外卖骑手马吉明停稳电动车,指着导视牌上的箭头标识笑着说道。
这场便利的转变,源于格尔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开展的“听八方言 办百姓事”活动。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活动共收集到32条群众诉求,其中“大型小区楼号标识不清”问题被列为重点整改事项。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曹秦刚介绍:“我们随即对全市128个物业管理小区展开全面排查,重点更新标号模糊的楼栋分布图。目前,盐湖三小区等10个大型小区已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率先完成了标识更新工作。”
与导视牌同步推进的,是充电桩规范化建设。星园小区车棚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整齐排列。居民王青青扫码后,屏幕显示收费标准:“费用透明,再不用从楼上‘飞线’充电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合表电价,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市住建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价格公示规范,并指导物业安装智能阻车系统,电梯违规进梯率下降50%。
聚焦住有所居痛点,市住建局以“破冰行动”破解户籍壁垒。当农村户籍的李文停老人因不符合线上年审要求,市住建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三日内协调完成其户籍迁移,助其通过年审。“以前要等满两年居住期,现在拿着无房证明就能申请。”李文停老人摩挲着新材料感慨。
今年7月该局实施的公租房新政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打破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等凭无房证明即可申请;二是重塑年审流程,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动,以运营单位出具的租住证明替代传统居住证,破解“居住证与租房合同互为前提”的死循环。群众凭相关单位证明可立即取回执单,年审时限从30天压缩至“即时办结”。
供暖“冬病夏治”专项整治同步发力。民乐苑小区锅炉房内,工人正加紧更换老旧管道。市住建局项目相关负责人指着施工图介绍:“这个投资约453万元的项目覆盖3个保障房小区,将更换2台燃气锅炉,改造4.15公里庭院管网。”
面对全市存在供热保障问题的小区,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组织17个小区投入154万元自查整改;推进总投资5100万元的燃气管道老化更新项目;紧急申报两个应急改造工程。在硬件提升的同时,暖心服务同步跟进——2024-2025年供暖季累计为5户困难家庭减免费用1.3万元。“减免的是费用,增加的是民心温度。”一位物业经理表示。市住建局还将减免行为纳入星级评定考核,引导33家供暖企业形成“减费不减服务”共识。
从导视牌的清晰指引到充电桩的安全便捷,从公租房门槛的降低到冬日暖流的保障,格尔木市住建局以一项项“小切口”的务实举措,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服务民生的细微处落地生根。